默素醉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陶響同郭嘉,步騭足不出戶,就徐州軍隊的改編,擴編問題,整整商議了三日,終於有了結果。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何況其中一人本身就不亞於諸葛亮。徐州軍隊的改擴編勢在必行,干係重大。陶響可不想因自己獨斷專行,給徐州軍隊留下隱患。
青徐二州的餘官軍,統一改稱陶家軍。所有陶家軍必須要在葫蘆谷完成三個月的訓練。
考慮到隨著地盤擴大,防守區域增加。原有的三營士卒顯然不夠,決定新增兩營士卒,一為長戟營,一為巨猿營。
兗州,冀州,幷州多有騎兵,更別說將來還有可能面對外族的騎兵。長戟營專為剋制騎兵而設。
所有士卒皆選身高力大之人。身負木製巨盾,外覆鐵皮。底端有兩個尖刺,可插入地面。盾頂有凹槽,長戟尾部也有尖刺,戰時,長戟尾部45度角刺入地面,卡在巨盾上面的凹槽處,和巨盾下端的兩個尖刺組成一個三角形,可抵禦騎兵的衝擊力。每人又負一張長弓,配以重箭,儘可能予敵遠端殺傷。近戰則兩人一組,一人專心對敵,一人則利用長戟旁支,專勾敵馬腿。
後世考證,三國時期大戟士的戰法,始於數百年前秦國河套地區的老秦人。秦國老秦人長期和外族騎兵作戰,摸索出一套巨盾長戟的戰法,用以對付外族騎兵。此法一出,打得外族騎兵聞風喪膽,不敢對秦國的土地,生出半分的妄念。
沒有了外族騎兵的騷擾,秦國便可以集中全國的力量,對六國施行遠交近攻之策,進而一統天下。
陶響又給長戟營下屬,配置了巨弩部。增強對騎兵的遠端打擊之力。有了陳登所獻的墨家營造之書,徐州的巨弩已實現了量產。小型手弩,已生產出少量樣品。
至於各營標配的輕重營,已有了量產的四輪馬車。這裡就不得不提陶商的另一件功勞:製造出了可以靈活轉向的四輪馬車。當然圖紙依舊出自陶響所閱的“雜書”。
四輪馬車,載貨量是兩輪馬車的十倍。在後世,一個偉人說過,冷兵器時代,運輸的效率往往能決定一個帝國的版圖。羅馬帝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有了可以靈活轉向的四輪馬車,羅馬的軍隊可以把糧草輜重24小時內,運送至200公里範圍內的任何地方。
其實商周時期,甚至更早,中國便有了四輪馬車。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逐漸被淘汰的原因有且僅有一個,那就是不易轉向,容易側翻。
解決轉向問題,對曾為華夏國科技工作者的陶響來說,根本不算什麼難事。四輪馬車車身分成兩部分,前面兩個輪子為一部分,後面兩個輪子為另一部分。只要在前面兩個輪子中間增加一個轉向軸,透過轉向軸再與整車的底盤固定。就可靈活轉向了。只是轉向軸的材料選用花了陶商不少的時間。既要堅固結實,又要耐磨。後來在陶響的建議下,用鐵柱套上牛皮,再滴入桐油潤滑,總算做成功了。
陶響又略作改進,把前面擋板加高三尺,加厚兩寸,外覆鐵皮,臨戰時,把四輪馬車排成一列,就成了一個簡易版的城牆。四輪馬車的製作就此固定下來,迅速量產。
陶響深信,有了上述配置,長戟營對於普通騎兵,已可立於不敗之地。碰上異族騎兵,必然會給敵人一個巨大的\"驚喜”。後來數十年乃至更長時間裡,也證明了陶響所言非虛。
至於巨猿營,乃是為山地作戰和攻城作戰所設。所有士兵,皆身手敏捷,善於攀爬。高山叢林行走,如履平地。身負圓盾。另加短弓一張,制式腰刀一把。
青徐二州,疆域廣大。故五營士卒,需要防守的區域相應也大。所以不可能會是單一兵種。
每營士卒,暫定人,其中主兵營人。輕重部4000人,斥候部,騎兵1300人。弓箭部(含巨弩部)3000人。工兵部1000人。醫療部200人。另主將親兵300人(含傳令兵),副將親兵200(含傳令兵)。
各營主副將為:雄獅營主將為太史慈,副將為牽招。火舞營主將為徐盛,副將為李乾。魏延任曲長。磐石營主將為文聘,副將為郝昭。大戟營主將為張合,副將為高覽。巨猿營主將為藏霸,副將為管亥。廖化,孫觀,於毒,昌稀,周倉等人皆為遊擊將軍。
陶響為蕩寇將軍,直領各營。親兵營改為白毦軍。擴至5000人,鄧展為主將,陳到為副將,訓練白毦軍之事由陳到負責。步騭為陶家軍軍師,郭嘉為副軍師,兼原草莽營主事,陶應為副主事。糜芳為主薄,陳登,陶商,皆為別駕從事。專門負責後勤,營造,文書往來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