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低頭 (第1/2頁)
青燈常伴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權聽見朱高煦的話後,點了點頭:“雖然我也有此擔憂,但權衡利弊,唯有此策方能永絕後患,你去挑選一處偏僻且易守難攻之地,將女真族人騙至該處,對外宣稱是集中安置,登記造冊,給予他們新的生活之地,實則暗中佈置兵力,待他們齊聚,便發動準備殲滅。”
朱高煦雖滿心不情願,但面對朱權的堅決態度,也只能無奈地應下,他深知朱權一旦下定決心,便難以更改,且朱權向來謀略深遠,或許真有其全盤考量。
朱高煦領命後,便著手尋覓合適之地。經過多日探尋與勘察,終於在遼東邊境一處深山幽谷中尋得一處所在。此地四周環山,僅有一條狹窄通道與外界相連,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山谷中雖有一片較為開闊之地,可容納眾多人口,但四周的高地卻極易埋伏兵力,且不易被察覺。
朱高煦將此地詳情回報朱權,朱權聽後微微點頭:“此地甚佳,傳令下去,就說朝廷念及女真各部歸降之誠,特選此地為他們安置之所,此地土地肥沃,獵物豐富,也算是一處風水寶地了。”
隨後,朱權安排心腹之人前往女真各部傳達旨意,女真各部聽聞,雖仍心存疑慮,但見來使言辭懇切,且如今已無反抗之力,只得按照要求開始收拾行囊,準備遷徙。
在遷徙過程中,明軍表面上派出士兵護送,實則嚴密監視女真族人的一舉一動,防止他們中途生變或逃脫,女真族人拖家帶口,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緩緩向那山谷進發。他們看著周圍明軍冷峻的面容,心中滿是憂慮與不安,卻不知一場更大的災難即將降臨。
當女真族人陸續抵達山谷後,發現此處果然如明軍所言,環境尚可,山谷中有清澈的溪流,周圍的山林中隱約可見野兔、山雞等獵物出沒,一些女真族人開始在溪邊搭建簡易帳篷,準備暫時安頓下來。
而此時,朱權已在山谷四周的高地上悄悄佈置好了大量弓箭手,明軍將士們嚴陣以待,只等朱權一聲令下。
這邊的朱權準備著,應天城的朱棣正坐在龍椅上看著文官他們彈劾朱權,至於李景隆,前面一直說李景隆,現在的李景隆可是炙手火熱功臣勳貴,上一次把他們說著急了,直接在應天城皇宮上演了一出全武行,李景隆更是叫囂文官:“天晴了,雨停了,你們文官又覺得自己行了?”
朱棣看著滿朝彈劾朱權的奏章,眉頭緊皺,也就是朱權不在,他這個皇帝不好多說什麼,要不然朱權之前賜予的帶甲上殿,沒準朱權就真的拿著劍上朝了,估摸著文官他們啥也不敢多說。
“此事朕自會慎重考量,寧王已經認罪了,去遼東的苦寒之地了,也是按照的大明律處罰的,包括曹國公,眾卿家,你們還想要什麼結果,或者說,你們想讓朕給你們一個什麼交代。” 朱棣聽的腦瓜子疼,不由得問道,只是話語中不免有些怒意。
朝堂上一片寂靜,文官們面面相覷,他們雖彈劾朱權,但也不敢公然違抗朱棣的意思,許久,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陛下,寧王在應天城的所作所為實在有違我大明仁德之政,雖陛下稱其已認罪,然其在應天城大舉屠刀,若傳揚出去,恐有損我大明威名,令天下人寒心,臣等懇請陛下再下旨約束寧王,須向廣大文人道歉,要不然恐讓天下士子寒心啊。”文官也十分精明,句句不提他們文官,又句句都是讓朱權向文官道歉,向文官低頭。
朱棣微微眯眼,心中暗自思忖,他深知文官們的心思:“不可,朱權身為大明親王,自有大明律管轄,有罪就罰,向你們士子道歉算那回子事。”
老臣仍不死心,繼續進言:“陛下,寧王此舉已引起諸多非議,若不加以安撫,恐生內亂。且文人乃天下之良心,若令其寒心,於我大明長治久安不利。”
朱棣臉色一沉:“朕已言明,朱權之事按律處置,無需多言。朕亦知文人之重要,但也不能因些許流言蜚語便隨意折損親王威嚴,爾等若再糾纏於此,莫怪朕治你們個擾亂朝堂之罪。”
文官們見朱棣態度堅決,雖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再吭聲,此時,朝堂上的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李景隆見狀也來勁了,啥也不說,就是站了出來:“我說你們文官幹什麼啊,不行咱們出去單練,都說了,我們犯了罪,有大明律管我們,怎麼,你們文官還這個那個,刑不上大夫是你們文官說的吧,你們咋這麼雙標呢???”
李景隆這一番話,如同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朝堂上瞬間掀起軒然大波,文官們面面相覷,既對李景隆的挑釁感到憤怒,又忌憚他如今的功臣身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