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磚呢別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足,又需坐守錦寧之地,不得以扭轉局勢。”
“陛下之勇衛營人數數千,且能戰,然仍需拱衛天子,維護中央,安能四處奔波?”
“且以遼東之廣,數千人馬分散於草原之上,兵力分散,安能維持戰力?”
“故東蒙諸部雖然桀驁難馴,然其勢仍存,當為我大明籠絡,以為藩籬,阻擋韃虜西進。”
“不求東蒙諸部對朝廷死心塌地,可只要他們不倒向韃虜,便是一件好事。”
朱由檢點了點頭,也算贊同袁崇煥的觀點。
只是可惜,在短短一年之見,察哈爾已然完成了西遷,東北蒙古諸部幾乎全部投靠了韃虜,剩下的還有些搖擺,但只需要一點意外,投向韃虜也成定局。
按照袁崇煥的說法,他是想用錢將整個東蒙都安撫住,完全擋住韃虜。
但這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用錢是買不來和平的,蒙古年年要撫賞,可年年犯邊,所以朕對東蒙能不能完全可靠,一直有疑問。”
“為軍者要考慮最壞的情況,不能只想著好的。”
朱由檢不管袁崇煥又嚴肅起來的臉色,又問他道。
“束不的此人如何?”
“此人並非強悍之徒,頗為怯弱,而且朵顏部同韃虜有世仇,其為朵顏三十六家之首,想來較難倒向韃虜。”
這麼說,束不的部還是比較值得拉攏的。
勇衛營的奏報中也曾提到束不的此人——
,!
用張石頭的話說,
這人一見打不過,便當即投降,求和的姿勢擺的很順滑,但伸手要錢的姿勢更熟練。
高忠和商敬石他們倒沒有這麼跳脫,而是同束不的仔細問了話,然後記錄成好幾張紙,一塊呈遞天子。
原來因著大明朝縮兵已久,少去草原主動探尋,且但凡言及蒙古,必稱其為“虜、夷、蠻”等等,深覺其粗魯不堪,與之交涉簡直有失天朝體面,故而對蒙古諸部事,少有詳細之奏,寧可撒錢了事。
像王象乾這般,知道察哈爾西遷,以及之前黃金家族爭奪汗位的事蹟,便可以稱之為朝臣中少有的“知邊事”之人。
而勇衛營在草原上跑來跑去,抓一個就問一個,這次還問到了本地首領束不的頭上,自然更加詳細分明,使得草原上迷霧頓開。
據束不的所言,喀喇沁當分為東西兩部。
西部即蒙古東翼——
因著蒙古大汗坐北朝南,故而在其左右兩側之蒙古,自分為東西兩翼,而落在地圖上,實際位置便和稱呼顛倒了過來。
其中東翼喀喇沁為主幹,主要活動在宣大邊外,其首領是黃金家族的後裔,達延汗之孫老把都的子孫,大明朝將之統稱為“哈部”或者“敖部”。
而西翼喀喇沁,被朝廷稱之為“朵顏三十六家”,即由原來的朵顏,或兀良哈,或蒙古人稱為“山陽萬戶”的殘餘部落組成,本不應稱為“喀喇沁”,只是時移事易,開國之初強悍的兀良哈三衛逐漸落魄,故而為喀喇沁所兼併,如今時日一長,對外稱呼也混亂了起來。
三十六家既有劃分,實際上各自為政,分別行動,只是名義上仍存一朵顏之主,既束不的。
而當年察哈爾林丹汗西遷之時,受其兵鋒所逼,喀喇沁東翼曾召三十六家共同作戰,後者有的響應,有的則是無動於衷。
束不的便是其中之一,且表態極為明顯,絲毫未曾給喀喇沁汗面子。
用束不的自己的話說,“我自為西翼喀喇沁主,朵顏後裔,憑什麼要被拉斯喜布驅使!”
於是他袖手旁觀,任由東翼被察哈爾所欺壓。
結果察哈爾打完了東翼後又東征來打西翼,於是束不的又被迫跟著打了一架,短暫奪回了土默特部的歸化城。
只是戰況激烈,隨後又丟失歸化,還因為混戰使得東邊的韃虜入局,使得局面更加動盪。
:()朕就是中興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