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磚呢別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下英雄果然多啊……”
“好不容易死了個努爾哈赤,又來了個黃臺吉,外有強虜內生群災,難道我大明當真氣運不足,以至於此?”
朱由檢感慨萬千,隨後又拿起令內檔司整頓的歷年遼東之戰記看了起來。
他不止看,還要人來幫著講解。
畢竟時移世易,很多人的名字和事蹟,朱由檢未曾聽聞。
不過如今劉若愚為司禮監掌印太監,諸事頗多,且這人年少入宮,多以宮闈內事見長。
要想了解下大明朝的政局,以及那些當官的如何想法,自然要找當官的來。
於是朱由檢便點了新科狀元劉若宰來為之講解。
不過很多時候,也不過是天子看到某事某人不甚清楚,令其告知對應境況,劉若宰也並不多言,天子看書之時,他便在旁邊寫字畫畫,順手為天子添茶解渴,也算是個不錯的“伴讀茶寵”。
元年登科之進士,在天子的要求下,多下地方去了。
畢竟以天子出的殿試問題,還有之後接見中天子明確表示過的,“宰相必起於州部”,使得進士們心思浮動,也不多推脫,領了某處縣官或者州府之職便出了京師。
但劉若宰果然是個憊懶貨色,殿試當日所言並非同天子邀寵顯眼。
在天子已然明示後,仍舊入了翰林院,天天沉迷在書山文海之中,也不多與同僚往來,看上去頗為瀟灑。
據錦衣衛所奏,這人還會擅長話本,靠著潤筆費直接在寸土寸金的京師買了宅子。
朱由檢聽聞之後,覺得這人的確有點意思,不像尋常士人那般古板清正,一味強調“三綱五常”和“朱子語錄”,便點了他為自己講過幾次經筵。
而劉若宰也的確不負天子所望,
初時還拘謹著按照舊例,同天子講那《貞觀政要》《資治通鑑》等等,在發覺天子重實務後,便從善如流,講起了今日民間種種。
知道天子關注遼東後,又自己補課,瞭解遼東軍政之事。
於是在天子突然開口,問劉若宰,“士大夫非左即右,於蒙古撫賞不斷,但有邊軍反擊即稱其輕啟邊釁,然於遼東,多次戰敗後,立足未穩時,便要求前線出擊,以至於生出薩爾滸、遼瀋、廣寧等事……何以哉?”
劉若宰放下筆,對自己手下沒完工的貓貓圖頗為遺憾,但還是乖乖向天子答道,“此非其他,蓋因我朝士大夫多狂妄自大而已!”
他也不怕說實話,
反正臣子一身榮辱,皆繫於天子一人。
天子想要聽實話,他就說實話好了。
不然天子何須在此前遣散他人,就留下一二宮人在側?
“是啊……是自大,還覺得自己是天朝之臣,威風八面呢!”
朱由檢聽罷,深以為然,又是一聲嘆息。
當皇帝這麼久,朱由檢跟著很多大臣有過往來,自然能感覺到大明朝文臣身上的各種毛病。
說一套做一套,
自命清高,
眼高手低……
加上朝廷百年以來重文輕武,故而使得文臣在軍事上能肆意指手畫腳。
反正前線戰敗,必定不會是朝廷的錯,只會是那帶兵的武將有問題!
只要解決了武將,再打一次,就能勝利了!
所以明明經過了薩爾滸之戰大敗,大明朝的文官們還不吸取教訓,仍舊鄙夷韃虜,認為遼東局勢之所以成困局,不是因為韃虜強大,而是因為前線將領無能且朝廷有奸臣作祟!
結果後續如何?
當初廣寧慘敗,大明嚇的甚至都想直接把山海關外都放棄了,後經歷了寧錦、寧遠,又覺得自己行了,又認為憑啥不能野戰韃虜了?
然後又下令,讓前線正在養傷恢復的將士出城浪戰。
孫承宗也是考慮到這一點,才選擇了燒錢築城這條路。
起碼一步步修城往前推,然後利用城上火炮阻擊韃虜,總比一波又一波的精銳被後方沒上過戰場但極為自信的文臣們逼著出城送死的好。
也怪不得邊軍一副賴皮德性,
實在是被朝堂上的公卿給折騰怕了。
朱由檢忽然說道,“韃虜正受困於天災無力西出,東蒙諸部正惶惶然無措受包夾……朕前去遼東所在,親自招撫他們,如何?”
勇衛營是朱由檢一手帶出來的,
他並不擔憂遇到戰況無法解決。
眼下蒙古正在搖擺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