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基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卷:封侯拜將 第180章:八國運動會49
第六位出場的是:魏國大力士樊山移,這樊山移的祖先叫樊子遲,樊子遲亦是孔老夫子最得意的門生之一。
關於樊子遲,有這麼一段記載:
樊須,字子遲,春秋末魯國人。生於周敬王丙戍五年(公元前515年),卒於週考王九年(公元前431年),享年85歲。師從仲尼,少孔子36歲,為七十二賢之一。曾隨孔子周遊列國,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參加了魯與齊的戰爭,樊遲“問仁”、“問智”、“請學稼”等《論語》、《左傳》均有詳細記載。其次子樊皋,仕魯為中都宰,政聲甚著;其孫樊淇,在田和王齊時曾講學於齊。
孔子去世後,樊子遲在孔子墓地服喪三年,後同閔子和宓子來棠地辦學,傳道於濟水一帶。
但後人鮮少知道是:當時的魯國政權極其混亂,天災不斷、人禍連連,加上孔子去世後眾弟子便群龍失首,於是乎:也各自四散而奔了東西……
這濟水與魏國首都大梁相望,亦是魏國最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當樊子遲等人傳道於濟水之時,其後人中的一支也在久而久之中於此處定居了下來……
在古代,傳道(做學問)本身就是一項公益事業,是極難賺錢的一種職業。傳道者若是在朝堂做官或者祖上有遺留大產倒也可以專心致志;若是傳道者經濟條件有限,則需在傳道之餘另謀些其他生計以貼補家用!
所以:樊子遲等人在傳道之餘也開了一家肉攤以賺取些散碎銀兩。
於是乎,在接下的幾十年時光裡:樊子遲一半的精力用來傳道授業解惑,另一半的體力用在了屠宰販賣新鮮的狗肉……
樊子遲去世以後,小兒子樊登便繼承了他的狗肉攤營生,因為童叟無欺的價格和絕不摻假的口碑越傳越遠,以至於方圓幾十裡的鄉親們都排著隊來他們家的肉攤買狗肉……
樊登每天光是屠宰活狗,砍剁狗肉就累得氣喘吁吁、手臂痠麻,但為了周圍的人都能吃得上一口純正而新鮮的狗肉,樊登自始至終都沒有僱人幫忙,寧願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
久而久之:樊登便練就了一雙力大無窮的臂膀和一項“庖丁解狗”的神技。
樊登走後,其子樊臘又接管了他的狗肉鋪;樊臘走後,其子樊鈧也承襲了他的衣缽……
就這樣經過幾代人不知不覺中的基因改化:原本祖先樊子遲那代的文弱書生基因已然被逐步替換,到了樊山移這一代則躍變成了孔武有力的彪型大漢!
樊山移之所以叫樊山移,源於他出生之時發生的一件趣事:當年樊山移初降人世便已哭聲震天,弄得方圓幾里的鄉親們都難以入眠,紛紛叫苦不迭,但魏地素有規矩:人家有喜,無論怎樣皆不能上門搗亂。於是乎,鄉親們只好紛紛在房間裡面跺腳以排解心中那股無名的怨氣……
也不知是這嬰兒的哭聲太大,還是鄉親們跺腳的步頻恰好與那山體本身的頻率一致,或者是山體長年累月受到侵蝕本就有脆弱不堪之處,亦可能上述幾種原因都有,反正那一夜竟然地動山搖了起來……
被嚇得魂不附體的村民們趁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紛紛探出頭來定睛那麼一看:只見山上的碎石滾落了一地,並且將泥濘的河道兩旁都鋪滿了石子,這下人們在河邊走路既
安全了許多,而且再不用擔心鞋子會溼了……
人們紛紛忘卻了昨晚被啼哭聲攪擾得難以入眠時的陰霾,轉而都是對眼前這剛剛降臨人世的小生命的喜愛。
由鑑於此,這個小孩就被取名為:樊山移!
樊山移從小便展現出了驚人的神力:
他五歲與夥伴在田間玩耍之時,看到一輛馬車陷於泥潭,而車主無論怎麼使力都不能將車輪重新抬至路面。於是他自告奮勇前去幫忙,想不到竟然一下子就將車輪給推了上來……
他八歲上學之時,路過一個集市,看到兩頭水牛正在鬥角,且周圍眾人個個避之不及,生怕傷到自身從而趟了那無妄之災。他卻自自告奮勇往那兩牛頂角處一站,雙手各握牛之一角,使勁往相反方向便是那麼一推,竟然硬生生地將這兩頭水牛給分將開來……
他十三歲扛著狗肉挨家挨戶送貨之時,遇到一民間雜技團來此表演,有一身材魁梧之人號稱是“魏國腕力王”,他擺下擂臺與眾人鬥腕:上前角力者只需繳納銅板一枚,若能贏他便可獲贈金元寶一錠!擂臺擺了三天,卻無一人能勝得了這力士厘毫,正當眾人皆鎩羽而歸,垂頭喪氣之時,他用狗肉做抵銅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