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基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竿……
終於在第三次試跳結束的哨聲響起前的彈指間,他以一道快如閃、魅似電的背影劃過了寂靜的上空……
下一秒,全場觀眾盡皆沸騰,因為他真的成功做到了……
第二十輪,橫杆的高度來到了一丈五尺四寸半(403.095cm),由於蒙虎、馬翔和王恢三人都掌握了新的越高技法,所以盡皆成功越過,且三人都是在這一輪的首跳時間內完成了比賽。
第二十一輪,橫杆的高度來到了一丈五尺五寸(404.25cm),三人也是全部透過。
第二十二輪,橫杆的高度調整到了一丈五尺五寸半(405.405cm),三人還是全部越過。
第二十三輪……
第二十四輪……
第二十五輪……
三人的此起彼伏的膠著狀態讓現場的氣氛再度燃到了一個新的頂點。
比賽也來到了第二十六輪,這時場上的橫杆高度已然被調整到了一丈五尺六寸六分(407.946cm)。
自從在馬翔那兒學會了新的跳法,蒙虎彷彿如虎添翼,每一輪的第一把都能穩穩當當地跳了過去,絕沒有絲毫地拖泥帶水。
反觀馬翔,雖然創新型越高法是他從師傅燕飛鷹處習得,可奈何此時的橫杆高度太高,也確實到了他所能達到的極限值,以至於接連嘗試了三把還是以失敗告了終……
不過,馬翔的那種敢拼敢闖,永不言棄的精神仍然博得了滿堂地喝彩。
在他離開賽臺之前,已經賽完這一輪的蒙虎以及即將上場比賽的王恢紛紛對他施以最緊密的擁抱,以告慰這位越高場上的公認的無冕之王——馬翔!
在馬翔下場後,地位尊崇的魏王嗣帶領著文武百官、近千名代表團成員以及數萬名自發組建的人民群眾方陣師,早已在此恭候多時。
因為此刻的馬翔是魏國所有人心中的大英雄,是最能代表魏國的精神的跨時代運動員!
馬翔看到眾人後哭了……
眾人看到馬翔後卻都笑了……
馬翔的傳奇終於告一段落,不過比賽仍然還在繼續。
下一個上場的王恢,他在天賦值和技能點上都與蒙虎旗鼓相當,而且經過了這幾輪的磨練,他也是越來越純熟地掌握了這種新型的越高方法。
果不其然,等他上場之後,還是一把便跳過了既定的目標物。
之後的幾輪,從蒙虎、馬翔、王恢三足鼎立的局面過渡到了蒙虎和王恢雙雄爭霸的場景。
一丈五尺七寸(408.87cm)……
一丈五尺八寸(411.18cm)……
一丈五尺九寸(413.49cm)……
這些驚掉人下巴的高度相繼被兩人成功越過……
現場的氣氛再度迎來了一波又一波地高潮。
到了第三十輪,橫杆的高度漲到了一丈六尺(415.8cm)。
或許是連續翻騰而到達的極限,亦許是身體的肌肉與意志所能迸發的大能量。
蒙虎竭盡全力地嘗試了三次皆以失敗告了終。
到了王恢上場時,面對強勁對手的折戟沉沙,他反而沒有因此而信心倍增,倒是覺得眼前一丈六尺的高竿瞬間變得遙不可及。
不出意外:他也接連失敗了三次……
由於蒙虎與王恢皆在一丈六尺的高度上折戟沉沙,所以接下來這輪的高度便被調整到了一丈五尺九寸半。
這個高度兩人嘗試了三把也都沒有跳得過……
第三十二輪,高度調整到了一丈五尺九又四分之一寸,或許因體力全無,鬥志衰竭,兩人也紛紛在這一高度上落荒而逃。
最終:蒙虎與王恢的最好成績都定格在了:一丈五尺九寸。
且由於王恢本就在模仿蒙虎而導致這兩人的在每一輪跳躍的成績皆次次相等,以至於不得不採取其他途徑讓這兩位在伯仲之間的選手分出個雌雄!
這時,越高比賽中的一條規定本體高度的長短就是讓兩名或多名情況相同的運動員肯定能分出高低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於蒙虎和王恢在賽前的體測環節皆登記的身高為八尺三寸(192cm),所以此時賽場上“老熟人”比高器便再度閃亮登場……
比高器的上次亮相是為了區分趙國的擎雲和秦國的蓋山究竟誰的本體更高?而這次的亮相卻是比較的齊國的蒙虎和趙國的王恢究竟誰的本體更矮?
蒙虎和王恢赤腳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