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孤山嶺鄉農業現狀 (第1/2頁)
谷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接下來的幾天,祁同偉就待在辦公室學習資料。
1979年9月,國家透過了《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允許農民因時因地制宜,經營自主。
1979年9月,漢東省委也發出《關於認真學習國家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的通知》。
1980年5月,領導人在一次談話中肯定了農民的壯舉,肯定了一些地方“大包乾”的做法。
1980年9月,國家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
認為包產到戶“沒有什麼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提出在不同地方、不同社隊,要根據實際情況採取不同形式。
在邊遠山區和貧困落後地區,實行包產到戶,是聯絡群眾、發展生產、解決溫飽的必要措施。
從1981年到1982年夏,多種形式的生產責任制在漢東省逐步推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1982年1月,國家下發首個關於“三農”問題的“一號檔案”,正式肯定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3年1月,國家再發“一號檔案”,肯定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我國農民的偉大創造”。
漢東也隨即在全省推廣包產到戶。
到1983年,漢東省98的生產隊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漢東乃至全國的農業生產仍處在較低水平,農業產量低,收益差。
巖台山縣的很多鄉鎮還處在純人工作業方式,特別是孤山嶺鄉。
巖台山是漢東省最窮的縣之一,而孤山嶺鄉又名列漢東有名的貧窮之首。
1989年,全鄉46個行政村,83萬人,人均收入僅1858元(全省人均860元,全國人均603元),人均口糧僅在270公斤(全國人均362公斤)以下。
當然,大自然的條件不可否認,但更重要的是,時代因素長期捆住了人們的手腳,孤山嶺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
孤山嶺鄉的老百姓還沒怎麼開始採用現代化的種植方法,如使用化肥和農藥等,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孤山嶺鄉的農民種植使用的還是農家肥,至於農藥他們從來不用。
同時,農業機械化也還沒開始普及,拖拉機、收割機等機械裝置還沒開始使用。
孤山嶺鄉的農民種地還是牛耕人種,收割也是用鐮刀一刀一刀的割,用手和木製農具一點一點脫粒。
農民的勞動強度仍舊很大,生產效率依舊很低下。
孤山嶺的農民,主要種植玉米、大米、小麥、花生、蠶豆、豌豆、黃豆和紅薯等。
孤山嶺的土地基本上都是梯田和山地,平地比較少,機械基本上用不到。
蔬菜種植的不多,基本上只是自家吃和喂牲口。
而且種類比較少,只有青菜、南瓜和扁豆,
牲畜有豬、牛、羊、驢和騾子,家禽有雞、鴨和鵝。
騾和驢只有少部分農民有,用來馱東西的。
魚也有,只是比較少,也沒有人專門養殖。
經濟作物也基本上沒有,這也是孤山嶺鄉落後貧窮的原因。
看完孤山嶺鄉的情況,祁同偉心裡很沉重。
孤山嶺鄉的情況很差,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很苦。
相對應的,幹部們的日子也苦。
因為挖河修堤、農田基建、交公糧、納提留以及鄉鎮財政的解決全靠幾萬農民負擔。
這就導致鄉里教師和幹部們連工資都發不了,修橋鋪路辦企業更無從談起。
這也是縣城通往孤山嶺鄉的公路如此差的原因,因為鄉里沒錢修整。
從孤山嶺巨人情況資料上,祁同偉分析出鄉鎮財政極度緊張,可能幾個月甚至大半年發不上一分工資。
即便發工資也達不到全額。
祁同偉慶幸回了一趟家,祁父給了100,否則自己接下來就要過苦日子了。
想要跟鄉里支錢,應該是不可能的事情。
祁同偉知道,祁父給的100得省著用了。
除此之外,還要想辦法掙錢,萬一鄉里好幾個月不發工資,自己也有錢生活。
可以預見,接下來的日子會比較苦。
孤山嶺鄉在推廣的農業技術有雜交水稻、地膜玉米、化肥、農藥和人工半鹹水河蟹育苗(大閘蟹)等。
其中雜交水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