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奮鬥的蝸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清軍第二次入關時,宣府和大同兩鎮長城守軍,作戰非常勇敢,也做了非常充分的戰前準備。皇太極的軍隊既沒有如願攻下龍門、赤城和宣化,也沒有攻下大同,就更不可能實現四路會師的局面。

所以,皇太極沒有辦法繼續南下,只有搬師撤出了長城。應該說,皇太極軍隊第二次入關,並沒有給明朝造成很大的打擊和損失。

如此看來,暫時來說,大明還是很有實力的,陳平安壓下造反的心思,還是很明智的。

既然大明還很有實力,陳平安就決定接下來的日子暫時不摻和大明朝內部的事情。

陳平安把目光放到了海上。

陳平安決定先到海外積蓄實力,就讓大明朝自己瞎內耗去吧。

也只有大明朝的國力被消耗的差不多了,才是陳平安走到明面上收拾殘局的最佳時機。

既然要決定接下來要往海上發展,陳平安立馬蒐集了一番崇禎5年(1632年)7月這個時間點,大明沿海有什麼勢力。

說到明末沿海最大的勢力,並不是西夷、蠻夷之類的外國人,而是鄭芝龍。

鄭芝龍是我們熟知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的老爸。

鄭芝龍有多牛掰呢,鄭芝龍是明末時期東方海域最大的海梟,掛著鄭芝龍正式旗號的中國商船,壟斷了整個東南亞的貿易。

17世紀成為海上霸主,有“海上馬車伕”之稱的荷蘭,在東方這片海域都被鄭芝龍給打敗了。

17世紀是指1601年1月1日至1700年1月1日。這一時期荷蘭海上貿易繁榮,達到“海上馬車伕”的鼎盛階段。

直到17世紀末,在4次英荷戰爭中敗給英國,荷蘭才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又在陸地上敗給法國,瀕臨亡國。

這個時期,正好是荷蘭最強盛的時期,鄭芝龍能打敗這個時期的荷蘭,獨霸東方海域,足見鄭芝龍之牛掰。

陳平安接下來要想在海上發展,最大對手肯定是鄭芝龍無疑了。

於是陳平安仔細瞭解了一下鄭芝龍的發展軌跡。

根據鄭芝龍自己自費找人家修的一本族譜介紹,鄭家的祖先是在唐朝禧宗光啟年間,也就是唐朝末年,因為戰亂而搬遷到南方的。

鄭家祖先搬到了福建的一個小鎮,不過它旁邊有個大名鼎鼎的泉州是這一帶的貿易中心,這從元朝開始就非常有名。那個時候馬可波羅他在遊記裡面把泉州描述成世界第一流的大港口。

這個小鎮後來也是鄭成功的故鄉而名聞天下,當地還有很多紀念鄭成功的紀念館和雕像。

鄭芝龍的父親是什麼樣的人呢,是泉州城內的一個小官吏,很小也沒有多少灰色收入的那種。

所以鄭芝龍家裡也不是富裕家庭。

但是鄭家住在泉州這麼一個大港口,對外開放的門戶,那個時代算是一個不缺機會的地方。

1621

年,也就是明朝那個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上臺的那一年,鄭芝龍決定離開家鄉,去外面闖蕩自己的事業。

他也不想窮一輩子,尤其在泉州這種地方,這裡因為開海,有很多的有錢人,有了對比,鄭芝龍怎麼能沒有想法,怎麼甘於一直的呆在家裡受窮?

於是鄭芝龍先是帶著弟弟到了今天的澳門,去找自己在那裡做生意的舅舅。

在澳門,鄭芝龍學習到了經商的基本技巧。

鄭芝龍聰明好學,語言天賦不錯學會了葡萄牙語,澳門是葡萄牙人的地盤,學會了葡萄牙語就可以藉此跟各國的海商接觸。

他慢慢明白財富源自海外,為了取得外國人的信任,他還信了天主教,並且取了一個葡萄牙味十足的名字,外國人都叫他尼古拉·一官。

鄭芝龍在澳門的兩年裡,認識的一個能改變他一生的命運人,這個人是往來於日本跟澳門之間的大海商,當然其實也是大海盜李旦。

李旦是當時公認的實力最強的海商。李誕有個非常霸氣的外號,叫

captain

china。

“captain

china”意思是“中國船長”或“中國首領”,這個稱呼體現出了李旦作為當時海上活動(包括貿易和海盜行為等)的領導者角色,帶有一種代表中國海上勢力的意味。

1623

年,一艘李旦的大船從泉州開往日本的長崎平戶島,船上有大量銷售到日本去的商品,這個時候鄭芝龍也是跟著船去了日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將血

將血

河邊草
關於將血: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趙石的一生,註定是在殺戮和鮮血中前行。北至翰漠,南及叢林,大江南北,他到過的地方,都是烽煙四起,鮮血橫流,命若草籽。敵人畏懼他如魔鬼,部下敬仰他如神明。但誰又知道,他就像一個迷路的孩子,一生都在不停的尋找屬於自己的那條道路和那份榮耀?當他回首望去,他史詩般輝煌的
歷史 連載 67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