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吞金獸2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雖然多爾袞接受了范文程的建議,但是並不意味著清軍全部退往黃河以北,潼關以西。

而是在明軍沒有發起進攻的時候,他們依舊佔據著中原的廣大區域,但是隻要明軍開始進攻,各地的清軍守將只要感覺到守不住,就可以馬上放棄城池撤走,以儲存有生力量。

但是,多爾袞在排兵佈陣上卻有著自己的盤算。

總兵徐勇駐兵徐州,“三順王”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繼茂、智順王尚可喜駐守山東濟南。

徐州有事,濟南的人馬隨時可以增援徐州。

鑲黃旗護軍統領鰲拜駐守開封;

正黃旗二等昂邦章京索尼駐守洛陽;

鑲黃旗二等輕車都尉遏必隆屯兵許昌。

鰲拜、索尼和遏必隆都是豪格的心腹。

豪格失勢之後多爾袞以鰲拜辦事不力,革去其世襲之職。接著又聽信訐告,說鰲拜於崇德八年與護軍統領圖賴等六人謀立肅親王豪格,私結盟誓,圖謀不軌,將其治以死罪,後經其他大臣勸阻,鰲拜用贖金贖回一命。後來侍衛科普索汗告鰲拜擅自撥護軍為遏必隆守門,多爾袞又藉此對他處以死刑,因順治帝哀求才被赦免。於是,鰲拜被趕出京城,派往大同駐防。

索尼受到固山貝子屯齊誣陷 “密謀立肅親王豪格為帝”,坐罪辭職,奪官抄家,被安置到昭陵守靈。

至於遏必隆,人生也開啟了悽慘之門。

告鰲拜的科普索汗是他的侄兒,鰲拜被判了死刑,他遏必隆也是死刑,好在順治皇帝下詔免去死罪,革除職位,沒收其一半家產。

現在,因為明朝死灰復燃,多爾袞聽取了范文程的建議,重新啟用他們。

多爾袞將漢將和豪格的心腹全部安置在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目的就是讓他們去承受明軍的第一波打擊。

至於多鐸則率領鑲白旗的主力和蒙古八旗駐軍太原,隨時既可以南下河南,也可以東進直隸,無論往哪個方向機動,都十分的便利。

多鐸最然是多爾袞兄弟三人之中最年幼的一個,但是其用兵韜略或許是最高超的一個。

他十四歲就跟著努爾哈赤東征西戰,在清朝逐鹿中原的過程中,多鐸南征北戰,屢立戰功。

乾隆對他的評價是“開國諸王戰功之最”。

正紅旗的勒克德渾防守長安,同時監視從四川南下,征討張獻忠餘孽的吳三桂。

多爾袞自己則親率一部分的正白旗、正藍旗和鑲藍旗的主力進駐黃河北岸的大名府既可以南下增援,也可以阻擋明軍過黃河,還能隨時鎮壓直隸的不安分份子。

多爾袞的這個佈局可以說是機關算盡了。

河南的清軍進退有餘,但是無論怎麼進退,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然而,多爾袞縱然智謀過人、機關算盡,卻怎麼也沒料到,就因為多鐸率領著清廷的那支浩浩蕩蕩的主力部隊進駐了太原城,這一舉動,竟在太原北部的大同守將姜鑲心中埋下了深深的忌憚種子。

姜鑲暗自思忖,清廷把如此眾多的兵力屯紮在太原,對外宣稱是為了防備那隨時可能來襲的明軍,可這理由在他看來實在是牽強得很。

他心想,若真的是單純防備明軍,那清軍的主力理應部署在河南之地才對啊,畢竟那裡才是戰略要衝,與明軍對峙的前沿。

可如今這大隊人馬卻齊聚太原,這不明擺著是衝著自己來的嘛,莫不是清廷想要尋個由頭,將自己這股勢力徹底消滅掉?

越想越覺得不安的姜鑲,經過一番思量,決定派自己最為信賴的幕僚王進朝去完成一項極為重要的使命。

他讓王進朝喬裝打扮成一個雲遊四方的僧人,藉著這僧人的身份作掩護,悄然踏上南下之路,前往應天去面見那大明天子,向其表明自己願意歸順的心意,同時也盼著能在大同舉兵反正之時,得到朝廷的有力援助。

而陪同王進朝一同踏上這南下征程的,還有王進朝的義子王輔臣。

這王輔臣年紀雖輕,卻也是個有膽識的後生,對義父的安排毫不猶豫地應了下來。

不得不說,姜鑲的這份憂慮並非是空穴來風,毫無道理可言。

畢竟在這風雲變幻、局勢動盪的亂世之中,各方勢力相互猜忌、傾軋,稍有不慎,便可能落得個萬劫不復的下場。

再說那多爾袞,他又不是能未卜先知的神仙,又怎會料想到在這看似平靜的局勢之下,竟會發生如此意想不到的變故呢?

且說王進朝和王輔臣父子二人,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寶瞳

寶瞳

東人
一個來自貧困山區的青年,靠著從老家木匠身上學的一點雕刻技藝,在燈紅酒綠的大都市裡艱難求生,也許出身平凡的他一生也不過如此。但是,一顆意外得來的佛祖舍利卻改變的他的命運。風格多變的中外名畫,美輪美奐的陶瓷,古樸大氣的青銅器,跌宕起伏紛至沓來。海底沉船、孫殿英藏寶、太平天國寶藏、印度神廟寶藏、亞馬遜森林黃金城諸多寶藏經他之手一一現世。從此,他的生活就此改變。書友群:397、452、130微信公眾號:
歷史 連載 841萬字
最毒七皇子,開局迎娶女殺神

最毒七皇子,開局迎娶女殺神

會飛的鯊魚
關於最毒七皇子,開局迎娶女殺神: 剛穿越成為大焱七皇子,就進入必死之局。皇兄個個都想殺我,皇嫂個個都瞧不起我。就連皇帝老爹指婚的老婆,也不願嫁給我。廢物皇子逆天改命,軍權在手,睥睨天下。女人,只有上對花轎,才能母儀天下!
歷史 連載 9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