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希望之光 (第1/2頁)
吞金獸2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南昌一戰,硝煙瀰漫,喊殺聲似乎仍在空氣中迴盪。
儘管多爾袞和瓦克達都僥倖逃脫,但這一戰對於明清局勢而言,卻有著非凡的意義。
要知道,這是清軍入關之後,在明清雙方激烈廝殺的漫長過程中,明軍首次將清軍的絕對主力擊潰。
那是怎樣驚心動魄的場景啊!
清軍剛剛開始屠城,百姓的哭喊聲、求救聲交織在一起,絕望的氣息籠罩著這座城市。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明軍如神兵天降一般殺到。
他們的身影在血光與火光中閃現,如同一道希望之光,瞬間打破了這死亡的陰霾。
一時間,百姓們仿若看到了救星,眼中重新燃起了生機。
這一場勝利的訊息,就像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在整個江西傳播開來,而後更是傳遍了東南半壁,人人都在傳頌著明軍威武的事蹟,甚至有人將明軍比作天兵天將,這傳言如同燎原之火,無法遏制。
既然明軍如此英勇,宛如天兵,那大明的皇帝,在百姓心中自然就如同上天之子,是臨凡來拯救萬民於水火的神聖存在。
然而,細細回味這場戰役,其中的艱辛與驚險卻令人咋舌。
明軍滿打滿算只有九千之眾,而清軍卻多達一萬五。當時的局勢對明軍來說極為不利,若不是清軍在前一夜瘋狂屠戮,早已疲憊不堪,沒有好好休整,導致戰力無法滿配爆發,再加上多爾袞憂心高一功從其他方向殺來,心中慌亂,不敢戀戰,從而決定突圍、脫離戰鬥,這場戰役的勝負還真未可知。
其實,說多爾袞突圍也不太準確。
他本是想往西北面撤,而明軍正好擋在西面,雙方這才短兵相接。
不然,就算這九千明軍都是身經百戰的順軍餘部,真要兩軍全力硬剛,明軍也未必能取得勝利,說不定還會被清軍殺得大敗。
此役,明軍斬首(包括自盡)清軍三千餘人,可自身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傷亡將近四千精兵。
清軍實在是太過頑強,沒有一個俘虜,那些受傷不能動的,竟全部自盡,展現出了他們寧死不屈的一面。
或許他們也知道自己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一旦被明軍俘虜,絕沒有好下場,那還不如給自己來個痛快的。
明軍陣亡了一千餘人,受傷者多達兩千七八百人。
戰場上屍橫遍野,鮮血染紅了大地,每一寸土地都訴說著這場戰役的慘烈。
但也正是這一仗,讓楊畏知、王夫之和周培公都看到了大明忠貞營的驍勇。
就說王夫之,他本沒有於元燁、姜曰廣、何騰蛟這些人對流寇的那種階級仇恨。
他隱居深山,是因為他早已看穿了大明朝的腐敗,在他眼中,大明就像一艘千瘡百孔的破船,在歷史的洪流中搖搖欲墜,他覺得大明絕沒有中興的可能。
這次若吳貞毓三番五次親自延請,言辭懇切,並且保證不是讓他做官,只是請他去應天做大明黃埔軍帳學堂的先生,他無論如何和也不去。
既然文的不行,那就不要怪郝搖旗來武的。
郝搖旗派出了軍隊,對他進行了一種特殊的 “軟禁”。
這種軟禁與眾不同,並非限制他的行動自由,他想去哪裡都可以,只是無論走到哪裡,都有郝搖旗的兵士如影隨形。
這些兵士可不是普通計程車兵,他們都讀過一點書,還特別善於揣摩人的心理。
顯然,他們是經過吳貞毓精心挑選的。
王夫之的一個眼神、一個細微的動作,他們都能心領神會。
王夫之想要一本書,書馬上就會出現在眼前;他若有所思時,他們就已經準備好了他可能需要的筆墨紙硯。
他們簡直比王夫之自己還了解自己,這種無微不至的 “照顧”,讓王夫之實在是無可奈何,最後才答應前往應天。
然而今日,在戰場上,他親眼目睹了明軍的英勇無畏,那些戰士們為了保護百姓,為了心中的信念,不惜以命相搏。
他深受觸動,心想,不說什麼中興大明,就為了不讓這些真漢子的事蹟被歲月埋沒,被後人遺忘,他也要跟著他們一起去應天,將他們的英勇事蹟一一記錄下來,讓這些英雄的名字永載史冊。
楊畏知的心境則和王夫之完全不同。
在他眼中,這場戰役彷彿是大明中興的曙光。
他彷彿已經看到了大明重新崛起的希望。
他深知,只要陛下英明,能答應孫可望接受招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