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大結局 (第1/3頁)
吞金獸2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收復了長安,逐步的恢復了“九邊”,但這僅僅只是手段,其核心戰略意圖,便是召孫可望與李定國進京面聖,以此來進一步整合內部力量,鞏固朝廷的統治權威。
召李定國進京一事,相對而言較為順遂,因為李定國對朝廷忠心耿耿,本無任何阻礙。
然而,孫可望那邊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局面,困難重重。
他在西南地區權勢頗重,且野心勃勃,若以各類牽強的託辭拒不應召,朝廷又該如何應對這一棘手的狀況呢?
倘若朝廷對此毫無籌謀與應對之策,那麼這無疑將對朝廷的威信造成毀滅性的打擊,甚至會波及到朱由榔的威望根基。
要知道,大明剛剛經歷還都北京的重大變革,根基尚未穩固,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威信一旦受損,極易引發一系列難以控制的連鎖危機,整個大明的復興之路或許將因此而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面對這一嚴峻的局勢,朱由榔展現出了一位君主應有的睿智與果斷,他迅速向智囊劉玄初問計。
劉玄初經過深思熟慮,獻上了一招精妙絕倫、堪稱神來之筆的策略:召天下總督、提督進京加官進爵、論功行賞。這一計策看似平常,實則蘊含著深刻的政治智慧與權謀考量。
朱由榔聞之,當即拍案首肯,他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計策背後所蘊含的巨大潛力與多重效益。
此計猶如一箭雙鵰,其精妙之處令人讚歎。
彼時,經過朝廷的不懈努力與一系列政策的推行,多數總督與提督已逐漸被納入朝廷的掌控範圍,全然服從朝廷的號令。
對於他們而言,此番能夠獲得進京
“加官進爵”“論功行賞”
的機會,無疑是夢寐以求的榮耀與機遇,料想他們都會懷著無比激動與期待的心情欣然前來。
如此一來,孫可望與李定國便被巧妙地置於了一個極為尷尬的兩難之境。
若他們選擇不來,在眾人皆響應朝廷號召奔赴京城的大背景下,等同於公然自棄官職,這將使他們在政治上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失去合法的權力地位與統治根基;
反之,若他們選擇前來,那麼就必須服從朝廷的指令,接受朝廷的調遣與安排,這無疑將極大地削弱他們在地方的勢力與自主性。
這便是此計的第一雕,透過巧妙地利用總督、提督們的心理與利益訴求,成功地對孫可望與李定國形成了強大的政治威懾與制約。
而此計的第二雕則更為深遠與隱蔽。
當天下總督齊聚京城之時,朝廷便可趁機重新分封總督,對地方勢力進行一次全面而深入的重新洗牌。
透過這一舉措,朝廷能夠從根本上瓦解那些潛在的地方割據勢力,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確保大明的統治更加穩固與統一。
當然,局勢的發展總是充滿了變數與不確定性,亦存在孫可望拒不前來,甚至妄圖憑藉其在西南的勢力割據一方、公然對抗朝廷的可能。
倘若如此,那麼此次原本旨在加官進爵的召總督進京之行,便可瞬間轉變為一場征討叛逆的嚴肅軍事會議。
朝廷將以正義之名,集結各方力量,對孫可望的叛亂行為進行堅決的鎮壓與打擊,從而彰顯朝廷的威嚴與不容侵犯的統治地位。
或許是上蒼有意眷顧,欲助大明實現中興之偉業。
就在朱由榔召天下總督、提督進京的聖旨尚未發出之際,一個意外而又令人振奮的訊息傳來:多鐸、多爾袞這兩位大清的重要人物相繼病逝。
這一訊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京城引起了軒然大波。
頓時,大明文武百官欣喜若狂,滿朝上下一片歡騰。
眾人皆視此為大明覆興的天賜良機,朱由榔更是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歷史契機,順勢以多爾袞、多鐸病死為由,再次下詔召天下總督、提督進京面聖。在這樣的歷史背景與輿論氛圍之下,哪個總督、提督還敢抗命不從呢?
他們深知,順應朝廷的旨意,不僅能夠獲得豐厚的賞賜與晉升的機會,更是在這歷史的浪潮中站在了正確的一邊,為自己的家族與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隨著朝廷外部威脅的暫時解除,朱由榔得以將全部精力集中於整肅內部事務之上。
李定國秉持著對朝廷的忠誠與對國家復興的堅定信念,毫不猶豫地踏上了進京之路。
而孫可望在經過反覆的權衡與內心的掙扎之後,也終於意識到自己在當前局勢下已無太多選擇的餘地,只得從成都啟程,趕赴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