菡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等糊名封裝完成後,再經由專人謄錄,一般正常謄錄流程是為防止作弊現象發生,比如根據看考生的字來辨別這是不是自己名下門生,又或者是哪個大人的關係戶,但元帝在第一屆科舉考試中展現出的雷霆手段,大大規避了這一作弊事件的發生,畢竟沒有人會拿自己的小命跟子孫後代的前程開玩笑。所以大夏朝只有在會試的時候使用糊名跟謄錄,也只有會試的讀卷官讀閱的考卷才是謄錄的,一系列流程走完以後,會試的試卷才會到讀卷官的手中輪流讀閱。而殿試的只用糊名封裝以後就直接到讀卷官的手裡讀閱了。
讀卷的大臣也是來自不同部門,有大理寺,翰林院,鴻臚寺,禮部,內閣,御史臺等,大臣們圍坐在一起,彷彿是一座嚴肅的雕像。他們翻閱著堆積如山的試卷,就像是在挖掘寶藏。他們逐字逐句地品讀著貢士們的文章,時而沉思,時而交流。每一個細微的表情都透露著他們對考生才華的評判,彷彿他們就是伯樂,正在尋找千里馬。在緊張的氛圍中,他們仔細斟酌,希望能發掘出真正的千里馬。
其中,負責許言卿試卷的那位大臣,名叫張華。翰林院學士正五品,他經驗豐富,眼光獨到。當他拿起許言卿的試卷時,眼中閃過一絲驚訝。試卷上的字跡工整飄若浮雲,?矯若驚龍,文章結構嚴謹,觀點獨特新穎。張華不禁露出讚賞的笑容,他能感覺到這位貢士的才華出眾。隨著時間的推移,張華對許言卿的試卷評價越來越高。他暗自慶幸能夠讀到如此出色的文章,並決定將這份試卷推薦給其他同僚共同品鑑。
所有讀卷官在閱讀完許言卿的策論卷後,都不約而同地畫了圈,每個讀卷官都給了許言卿極高的評語。最後到了總攬的董雄飛,董閣老手中,還未等董閣老讀閱,便看到旁邊封卷處那醒目的一個個紅圈及幾位讀卷官的極高評語,瞬間引起了董閣老的極大興趣。這是何人的策論?寫得如此優秀嗎?
董閣老帶著內心深處的疑問,摸了一把自己的山羊鬍子,開始閱讀起文章。首先入目的便是許言卿寫的字,字跡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再繼續閱讀文章,越往下看,董閣老的內心就像平靜的湖面被投入了一塊巨石,激起了千層浪。他閱讀的態度也越來越認真,看到最後把卷子放回桌上,臉上神色黯然,眼睛閉著像是在思考什麼?
過了一會,董閣老才睜開眼睛,他的聲音像一把重錘敲在眾人心上,令在場所有人都不禁為之一震。他連著說了三個好字,“好,好,好,我大夏果然是人才輩出,往後這樣的能臣越來越多,我大夏何愁不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可惜此子晚考三年,若這文章三年前就到我等手中,就不會有那麼多百姓餓死,江南這等富庶之地也不會有那麼多百姓因為洪澇而流離失所。”
旁邊讀閱過許言卿這篇文章的大臣全都不約而同地理解董閣老這幾句話的含義,旁邊不懂什麼意思的大臣,便過去閱卷桌上讀閱許言卿的文章,看完之後無一不稱讚一句好。
原來許言卿的文章主要針對了三年前北方旱澇,南方洪澇,所更改的新方案,他在文章裡提到針對北方旱澇,可以多挖水庫,在雨季的時候蓄水,若是常年乾旱的地區,則可以根據地理位置修河建渠,以此來實現南水北調,既解決了北方旱澇,也能減少南方因多雨季節造成大壩蓄水過滿,堤壩崩塌,洪水傾瀉而出,淹毀百姓良田房屋。
針對這樣的工程前期實施起來確實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帶來的阻礙,他也在文章中提出瞭解決方案,比如北方受災區的災民,因乾旱顆粒無收,給予他們一份既賺錢賺糧食還能為自己家鄉出力,又能避免發生災民爆亂的機會,年輕力壯的參與河道溝渠的修建,換取糧食與少部分工錢,家中妻女等可每天輪流參與給修渠百姓的做吃食與發放,以此來換取糧食,輪流制公平公正,每家輪流,還避免了假如只指派給誰家做而讓別人家眼紅,大大減少了會產生矛盾導致的問題。
文章中提到的這些方案猶如一把鑰匙,開啟了董閣老困擾三年的難題,也猶如一盞明燈,為前方的道路照亮了方向。
南方多雨,河堤大壩常常決堤,百姓也因水患而流離失所。許言卿在文章中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方案,堵為下,疏為上,猶如撥雲見日,為工部那些大臣指引了方向。如今的南方,水庫大壩林立,而許言卿的政策則是將這些大壩改建成多修河渠,疏通大壩。避免因大壩決堤,造成洪澇災害。
比如丹陽城,這座位於南方的城市,多雨多水,每年都會因大壩蓄水過多而引發洪澇。然而,丹陽城靠近北方的豫城,這也為許言卿的方案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