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璞老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這不過是個防止刺殺掩蓋行蹤的目的,誰知道皇帝在看完匠人村後到市井區下船,可卻詔令船上的近衛阻截史官下船。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史官就算再剛強,也扛不過兩個搏擊高手的攔擋,只能隨船到咸陽宮前碼頭下船,在宮門等著皇帝歸來。
史官的作用就是記錄君王或皇帝乃至宮內外的各種事實,唐朝是留有較完整皇帝行止記錄的,此時就稱為“起居注”。據考證在漢朝,漢明帝時也留有“明帝起居注”。再往前,秦朝、先秦戰國再上溯到春秋,是否有“起居注”這個說法無從查考,但君王或皇帝在宮內理政,有史官於殿內記錄,這個是早有記載,所謂“君舉必書”,《禮記·玉藻》上還說是“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也就是說,還不止一個史官。
宮內史官以記錄歷史為己任,往往不怕殺頭,不怕滅族。齊莊公時,齊大夫崔杼弒君殺了齊莊公,齊國大史官就直接書曰:“崔杼弒其君。”這位崔大爺自然不幹,讓他改寫,大史官不改,被崔杼殺了,換這位大史官的弟弟來。誰知這位的兩個弟弟前仆後繼的繼續這麼寫,又都給殺了,還剩下一個弟弟,叫來後照寫不誤,崔杼無奈只好不管了。也算他腦子夠使,不然把這個僅剩的弟弟殺了也沒用,因為齊國的另一個史官南史氏,聽到大史官兄弟全都死了的傳言後,攥著竹簡又來了。那意思是,你崔大爺把他們都殺了,那麼我來繼續寫,就等你再把我殺了呢,青史留名的好機會不能放過。來了後見到大史官還剩了個弟弟,也已經把這事照實寫了,“乃還(才走)”。可見史官們所堅持的這個據實書寫史實,那頗有不要命也要“錄史”的堅貞。另外就是,中國古代文官真的不怕死,只要死了能留下萬古芳名。
胡亥既然是皇帝,這個史官制度他也沒理由廢掉。可這位胡亥是古人身體中裝著現代靈魂,所以利用皇帝職權,只許一個史官跟隨記錄自己的行止言談,而且自己之前去泡妞,今日去“強搶民女”這等事上,那是絕對不許史官跟隨的。理由也簡單,本大皇帝微服私訪,你一個史官攥著筆硯竹簡時不時的寫上兩筆,那還怎麼私訪?微服也成笑話了。史官不幹又能咋辦?先不說秦國的君王都很強橫,就說現在這位二世皇帝目前身邊的近衛大多大頭兵選拔出身,你跟他們講道理不是扯嗎?
胡亥也狡獪,我也不殺你,我也不虐待你,我就用倆莽夫來架空你,你還說不出什麼來。即使在大殿上,需要把所有人等轟出去的時候,宮人要走、內侍要走,你們這些“史人”一樣要走,不然洩露了皇家隱私還想不想活?洩露了所謂“詭道”的兵家陰謀是想夷三族麼?當然了,這些兵家陰謀一旦時效過期,自有人會找史官把這段補上,或者公子嬰,或者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