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璞老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專用的橫橋巍峨跨立在渭水上。橋寬十步,南北長二百八十步,為廊橋的形制,橋上共分割為六十八間,共有八百五十柱和三百一十二梁。橋的南北都建了石堤並立石柱。
其實橫橋也不是一座,旁邊並立建有輔橋,供大臣伴駕時,以及平時上朝時透過。
胡亥要去“體察民情”,又是從六國宮的燕宮出來,自然不會去走橫橋。
銳衛和郎中右騎先行透過橫橋輔橋進入章臺宮,負責保護皇帝在章臺街富人街市區的安全。而渭北庶民市井區的安全則有盾衛和郎中左騎在咸陽宮門外的市井區外圍屯駐,隨時可予救援。
另外二十八甲衛扮作各類人等散佈在胡亥周圍五十步以內,街市上還定時有衛尉巡邏,所以胡亥不認為自己的安全有啥問題。
夏末卻還炎熱的天氣下,胡亥發現自己犯了個錯誤,不應該披甲,大熱的天氣被一層厚厚的犀牛皮捂住,要多難受有多難受。於是不顧公孫桑的勸諫,直接在安車上就把皮甲脫了,一面脫,一面還在想,看來需要弄一副金絲軟甲才行。
看武俠小說裡說的很多軟甲用人發編織,其實最強韌的天然纖維是蠶絲,只是單絲太細,做衣物的蠶絲編織後夠輕薄卻不夠堅韌。如果把多支蠶絲擰絞為一股,再用多股擰絞成一大股,蠶絲相互之間由摩擦力鎖住,其強韌性要高於頭髮將近50%。如果用蠶絲絞成頭髮粗細的絲線進行編織,編織時加入細青銅絲,想必能做出強度較高的軟甲吧……
這個時代的箭簇普遍為鈍角尖,射中人體時實際接觸面積比較大,所以這樣的蠶絲加金絲軟甲是有一定的防護力的。
嗯,回去就讓少府去幹這事兒。
想著想著,安車已經駛進了渭北市井區。到了相對繁華市井邊緣時,一個市井混混模樣的人遠遠的對這隊人做了個手勢,車駕都停了下來。
胡亥下車,吩咐幾輛車去市井南邊靠近章臺街橋一側候著,路邊閃出五個人上了車將車駛走,而胡亥就像富貴人家的小郎,晃晃悠悠的走進了渭北市井的閭門。
這個裡市區是中低等庶民區,所以兩邊的建築很普通,有點兒類似現今南方古鎮,主街一條,橫街數條。商鋪小肆的房屋多為木製,夯土基臺,面向街道的一面全是敞門,卸去門板後就像一個廳堂,裡面席地擺放著各種貨品。
街道不寬,如果有車輛經過,行人都需要避到路邊。不過市井的格局是橫平豎直的,這也是因為秦法所致吧。出售的貨物主要是糧食、菜蔬、鹽醬類,還有生活必須的陶罐、陶盆、陶碗、陶碟、木桶,荊條編的土筐、簸箕、籃子等,間或也有一些廉價的首飾小店夾雜其中,出售一些比較粗糙的銅釵、銅簪、銅手環等物。賣衣服的店裡則是以葛麻衣服為主,價格都很低廉。
也有買酒的酒肆,裡面草蓆鋪地,酒客們直著腿坐在地上喝酒,大聲的喧譁說笑著,倒是十分的熱鬧。街道上,平民百姓來來往往,大姑娘小媳婦半老婦人,也構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只是像胡亥這樣衣著絲帛的人很少,所以他的到來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駐足觀望。
胡亥走了一條街,發現這裡賣肉的極少,只有一個肉鋪賣豬肉和豬大油,也沒有油鋪。想了想,似乎這時代還沒有植物榨油,大豆此時稱為菽,是當糧食食用的。
胡亥不由得暗想,要不是穿到了皇帝的身上,就算做個庶民,開個油鋪和豆腐鋪,估計也不會餓死自己吧。
還有就是發現這裡有不少農具小鋪,出售一些如犁鏵、方鏟、扁鋤等。他專門走進一家小鋪看了看犁鏵,覺得比後世看到的要短小很多,而且基本為石制,於是就問了問店主。店主雖然驚訝於一個富貴小郎居然會問這種問題,但還是很耐心的解釋了一番。
於是胡亥就知道了這時代雖然已經採用牛耕很多年代,但通常都是獨牛拉犁,犁的構造也不太合理,銅鐵太貴且稀少,用作犁鏵一般人買不起,所以耕作的力量與深度都不足。
看來之前在朝議時要求進行深耕方面的試行是正確的,難怪當時大臣們沒有反駁說這東西我們早就這麼做了。
一隊衛尉軍走過,對胡亥這一行人也有點驚異,但只是看了他們幾眼就過去了。然後幾個市井混混慢騰騰的從旁邊的巷子裡鑽出來,看到胡亥一身綢緞的衣著,眼睛亮了亮就要向前湊,但馬上就有另外幾個同樣是混混裝束的人,有意無意的擋住了那些真混混。
真混混中有強橫的主兒,想要和假混混撕巴撕巴,結果是被假混混推進巷子,然後就是幾聲哭爹喊孃的聲音。再然後,被打的混混過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