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璞老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樊噲暴怒,親選三百敢死輕卒衝入戰場,隨衝隨列楔形陣,直衝秦軍鉤陣一端。樊噲勇力絕倫,一舉將秦陣一角擊破。然而秦卒立即回收壓實陣線,面向樊噲竟有三排大盾頂住,而曲尺的另一邊立即前行,很快將鉤陣化為了方陣壓住樊噲的楔形陣。
大盾間長矛亂出,不一時三百輕卒就倒下了百餘。
輕卒,不披甲的敢死士,勝在行動迅速靈活,失在極易送命。
除了最初那一攻讓秦陣遭受一定衝擊,隨著秦軍收縮變陣,場內戰況對樊噲轉瞬就形成不利局面,而秦騎若卡住山彎入口,樊噲就會被圍殺而全軍覆沒。
此時秦騎正立馬於陣側,虎視眈眈。
劉邦軍中金鉦大響,山彎處衝出上百盾卒不要命搭出一排盾牆,樊噲憤恨的最後一擊讓一個秦陣盾手吐了血,返身回沖。
城上城下,兩箭陣齊發,三百輕卒回到山彎者,不足百五。
樊噲雖敗不服,勇將周勃、灌嬰等也不服,於是就有盾、弩、劍、矛、輕甲、重甲各種搭配,各種實驗。
狂攻四日,馮無擇就在關下排兵列陣對抗四日。
劉邦軍毫無寸進,傷亡卻已近六百。
想要破關,除了用人繼續亡命去填外,再無任何良法。
劉邦準備的雲梯車、衝城車因山路崎嶇不便未曾使用,不過這四日的戰鬥中,秦人的床弩、投石機也都未使用呢。
劉邦本來也是抱著機會主義的想法而來,能破最好,不能破……就不破。
破了軹關又如何?軹關陘上還有多少關隘?就算過了軹關陘,還有浦阪和浦阪津又如何過?
既如此,不如歸去。
劉邦撤回軹城後,魏國將軍柏植就告訴他,斥侯報稱李良已向西退入白陘,太行陘上關門大開,於是劉大爺協同著二萬魏軍就去接收長平和屯留了。臨行前發軍報稟告上將軍籍:軹關陘秦軍防守太嚴,屬將無能破關,傷亡慘重。聞秦軍已撤離長平、屯留,屬將將往收糧秣,以資大軍之用。
_
劉邦的軍報六百里加急送到項羽手中時,項羽已跨澗攻函谷關兩日。
項羽沒看,聽范增讀了一遍就冷笑一聲,丟開了。
劉邦自己沒指望能破軹關,項羽同樣也沒指望他能破。攻河東的目的就是分散一下秦人的注意力,想借道河東入關中,真正的難關在浦阪和浦津渡。
這個劉季連軹關陘都進不去,亞父為什麼總覺得他是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項羽把劉邦從腦中排除掉,盯著函谷關,聽著滿耳的喊殺聲,偶爾掃視一眼橫跨在深澗上的板橋,剛剛又有一個板橋被函谷關中丟擲的大石給砸劈了。
剛把澗邊壁壘砸出幾個豁口的時候,架上的板橋總被函谷關丟擲的火彈給燒燬。深澗的寬度較大,在橋邊屯沙土滅火揚不到橋的中間,還影響軍卒透過。
後來想了一個辦法,用浸滿泥水的粗麻鋪在橋面上,雖然秦軍的火彈依舊能在橋上燃燒,卻對木橋本身的毀傷不大了,由過橋軍卒帶上沙土袋隨過隨滅火即可。秦軍見火彈效果不大,就改回了石彈。
深澗距離函谷關牆一百多步,距離關內部署的投石機就更遠,所以石彈不能太大,需要準確命中很多枚才能毀傷板橋,這就讓諸侯軍過橋人員的數量增加了很多,一些雲梯車和衝城車也透過了深澗。
_
“函谷關快要棄守了。”馮劫拿著涉間的戰報,對背手望夕陽的小皇帝稟報著。
胡亥沒有轉身,淡淡的問道:“是傷亡快超過我所要求的限度了?”
“嗨。”馮劫雖然在老父的多次耳提面命下,早已不敢再對小皇帝的詔令進行質疑和“調整”,但對小皇帝過分關注士卒傷亡仍然有幾分不以為然:“將軍間戰報上說,現在忠王報上的函谷關上傷亡已接近六千,聖上原本要求傷亡超過一成就棄守。”
“函谷關的傷亡都接近六千了,那諸侯軍的傷亡豈不更大?”
“嗨。據忠王估計,諸侯軍的傷亡至少三倍於我,也就是近二萬了。”馮劫略帶遺憾的加了一句:“若非大將軍離在伐趙時將火油幾乎用罄,現存的豆油也不很充裕,諸侯軍的傷亡應該會更高。”
“項籍攻函谷關也有十幾日了吧。”胡亥轉過身來。
“算上今日正好十七日。”
“潼關要接應將閭後撤,應該也需要一兩日,安排在山東的一些舉措應該也快到起作用的時候了……我就不指手畫腳了,你告訴王離和涉間,只要在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