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村農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耿平瀚隨後的解釋,讓李如璋也沉默了,
軍中職責,本就是驅逐北虜,用心兵事,現在插手民事,一個處理不好,出了岔子,反而要問責軍中,費力不討好。
再則,亂世中,這種事太多了,也太正常了
救不過來的
耿平瀚甚至直言,若是要救,除非將北虜徹底趕出去,消滅他們,否則,自己這邊有多少糧食,就會有多少災民。
真要救,也只能救一些青壯,作為軍中兵員補充作用
然後順帶救一下這些人的家眷,
只能說盡力而為
要想一個不落,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李如璋明白,耿平瀚所說的,一點不假,說白了,如今情形,如同治病一般,要追本溯源,治病不斷根,只能常年抱著藥罐子。
只不過,他實在是於心不忍,畢竟,這都是活生生的人,能力範圍之內,能多救一個也好。
正所謂,悲天憫人是我,無能為力也是我,
就好像一個人,遍施廣義於天下,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出發點是好的,可一個人的能力又怎麼可能呢?往往是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反而更為真實。
最終,李如璋又提出來
軍中收留選拔青壯
其餘老弱婦孺,由當地州治安置,軍中再貼補一些糧米,
另外,軍中沒有婚配的,也可以婚配一些女子,
前提是以自願為原則
這個提議,其他幾部軍將倒是沒什麼異議,
耿虎笑稱,
這些流民,真是命好,這是遇到了李如璋活菩薩,管吃管住還管姻緣。
耿平瀚則是,認真嚴肅的給李如璋行了大禮,
感謝他心繫百姓
表示,一切所需物資,他盡力負責補充。
商議已定,李如璋當下便吩咐士兵,隔河喊話,
但是一開始,這些流民還不敢相信,來的人並不多。
後來李如璋又吩咐士兵用食物引誘,每天城下幾口大翁煮著米粥,粥少了加米,米多了加水,柴火一直就沒斷過。
這些難民餓急了,有了食物的引誘,這些流民,才一個一個越來越多,彙集城下。
果然如耿平瀚所說,太多了
真的太多了
官府收納流民的訊息,四散開來,引得四面八方的流民都彙集到了潼關城下
如今,整個城下,烏泱泱一片,大致估算,已經不下萬人。
有好多甚至是從北虜所佔領的州縣,
逃過來的,
按李如璋他們此前商議的,
選拔青壯加入軍中,選拔軍士這期間還真揪出了幾個冒充災民的北虜探子,最後都被斬首示眾。
女子生在亂世本就是個悲劇,絕大多數女人,為了一口吃的,都選擇嫁給軍中這些軍漢,不論她們是否是真心實意,亂世都容不得她們有更多的抉擇。
當然,是分開居住,士兵休假的時候,才可以團聚。
至於剩下的老弱病殘,本來潼關州郡,一開始不太願意接手,
最後被耿平瀚當地軍事領袖的身份一頓苦口婆心,加上李如璋他們的恩威並施之下,
再按照,軍中貼一部分糧食,州縣再出一部分糧食,朝廷再出一部分糧食的方案,
當地州縣好說歹說,終於也是咬著牙認可了,
因為這個時代的因素,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背井離鄉,
所以,大多數流民,還是選擇了加入雍州軍,還有一部分人則是加入了益州軍,這兩部好歹是本地軍隊,
反而是李如璋他們的幽州軍,加入的青壯極少,
因為李如璋他們是客軍,遲早要回去的,千里迢迢,背井離鄉,所以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選擇加入幽州軍。
只有極少數,無牽無掛的青壯,也許羨慕幽州軍的強悍,也許是想換個地方生活,才加入了他們。
不過這都不是重要的,讓李如璋慰藉的是,最起碼這些多災多難的難民在這風雨飄搖的世道,能有個暫時的庇護之所。
至於這種短暫的和平,能持續多久呢?誰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