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仕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廢太子以王為太宗同母弟,幽之。太宗入洛,解之,封為魯王。
昌武六年,上表奏請增開洛陽城內商市,詔從之。延昌年間,楊零跋扈,頗有肆虐,庠每抑止其行,零以其皇叔,憚而恭禮。延昌五年,薨,時年五十二,諡曰仁孝。
四子:衷、澐、蓓、坦,悉於洛陽罹趙氏難。(注曰:廢太子之外,高帝諸子之子,名有氵為邊者,嫡生,餘為庶生)
代王龐,字志宏,母潘昭儀。少喪母,居孝甚哀,骨削難立,高帝為之嘆。既長,頗好音律,開陽十九年,與太樂卿鍾虎共定諸祭祀用樂,時論以為合禮(注曰:此附敘也)。
開陽十六年,封為上黨王,不之國。昌武元年,改封代王。延昌三年,薨,時年五十,諡曰孝文。
三子:瀧、博、甫,亦悉罹趙氏難。
越王廬,字公堂,母凌婕妤。開陽十六年,封為武威王,不之國。昌武元年,改封越王。先是,太宗以廢太子之事,頗看防諸弟,諸弟惟可在京中,不能出洛,且只受王爵,無可有職。七年,王上表求官,不報,王嘆曰:“我,先帝小子,安能如何?”散騎常侍阮桓常與之弈棋,聞此言,對曰:“王不能如何聖上,而可以如何東宮也。(注曰:言恐其於太宗崩後,圖謀新君)”王笑曰:“我不如卿矣。”
登豐元年,薨,時年五十二,諡曰肅恭。
六子:灃、呈、浣、漳、籟、柳,漳之外,悉罹趙氏難。
漳,王第四子,好山水,常遊於四境,以是得免趙氏難。光宗中興,以之為越王,以禮部侍郎徵之。漳既至,不復能遊,頗憂苦,數乞骸骨,帝優詔不許。永弘七年,復進為禮部尚書。永慶九年,薨,時年六十,諡曰平。
二子:菟、葛,菟嗣爵,泰盛四年薨。其子烀嗣爵,與諸兄弟共罹韃靼陷落東都之難。
太宗七子:楊皇后生孝宗、膠東王淮,淮早夭,不敘;鄧貴人生吳國公裒;鄭昭儀生閩王它,宇即光宗皇考;劉貴妃生宋國公寧,即宋王;譚昭儀生莒國公良,即晉王;王夫人生舒國公京,即唐王。孝宗有《本紀》,三王各有《世家》,此不敘。
吳國公裒,字攸德,母鄧貴人。有孝行,少喪母,居喪,哀慼過禮,以毀悲特甚,為太宗所重。昌武元年,封為吳國公。四年,之國,以吳郡顧途為吳國內史。途協公敦勸農桑,修備政農,平訴寧訟,剿賊撫民,深得吳郡士民之心。
趙氏遘難,宋國公寧起兵,公使部將朱輔統兵三千隨義軍。光宗中興,以公為皇叔,徵為御史大夫。永慶七年,薨,時年六十二,諡曰孝忠。
九子:荃、鑾、典、雛、貝、侑、寬、志、趣,荃早卒,鑾嗣位,復之國。鑾天正二年薨,其子茹嗣位,直韃靼之難,遣兵三千助兗州擊賊,萬平三年薨。其子皎嗣位,至於西京朝(注曰:即至後秦猶在)。
閩王它,字景德,母鄭昭儀。少口吃,及長,廣覽詩書,文辭頗美,然猶不便於言。昌武元年,封為閩國公。四年,之國。登豐元年,薨,時年三十三,諡曰文獻。光宗中興,追進為王。
三子:光宗、路、韜。初,光宗嗣位,既入纂皇極,以路嗣國。
路,閩王第二子,以與光宗同母弟,光宗甚愛之,頻召之入京與宴,及歸國,亦常與帝書信往來。高隆三年薨,時年五十二。其子游嗣位,韃靼作難之時,遣部兵二千北鄉助青、冀州破虜,至於西京朝。
孝宗二子:郜皇后生恭宗,薛貴妃生巴國公玉。
巴國公玉,字子璞,母薛貴妃。昌武元年,以嫡孫封為巴國公,四年,之國。趙氏遘難,公發國卒三千餘人助荊州刺史劉儻。天正六年薨,時年六十八,諡曰仁。
五子:整、烈宗、扶、援、祿,援早夭。整嗣位,韃靼寇亂,巴中氐酋田塵作亂於巴境,整討破之,復遣兵二千與關中,至於西京朝。
恭宗蚤遇弒崩,無子。
光宗七子:劉皇后生哀太子寘,孟貴妃生獻文太子宇,李貴妃生穆宗、蜀王欒,高貴妃生中山郡公歡,阮昭儀生日南郡公遐,馮貴妃生南陽郡公胤、會稽郡公赫。遐、赫早夭,此不敘。
哀太子寘,母劉皇后。光宗中興,以為太子。母劉皇后薨,寘居喪盡禮。初,光宗愛貴妃孟氏與其子宇,欲以宇為太子,惟以哀太子嫡長,不能廢。劉皇后既薨,帝欲以宇母孟氏為後,以孟氏寒門,乃罷,以鄧氏為皇后。然鄧氏無子,帝乃愈以易太子為懷。
六年,帝於朝會問群臣以易太子事,晉王、唐王等諸臣聯名上表,以為國本不宜有動搖之釁。帝每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