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仕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心》中也會提及)。但太宗對楊氏的扶持,極大地助長了外戚勢力的發展,導致太宗死後外戚專權局面的產生,甚至間接導致了“趙氏之禍”。
三、光宗時期
孝宗和恭宗在位時期比較短,且“政不在己”;穆宗則是典型的“好玩不好色”,熹宗在位時間也不長,且孝宗的郜皇后、劉皇后、薛貴妃,穆宗冉皇后,熹宗薛皇后、嚴貴妃等,都是門閥之女,體現了門閥勢力的強大,不遑多論。
而光宗作為東秦諸位帝王中權力制衡學的集大成者,其在位時期的後宮組成則顯得相對複雜。
光宗時期的後宮成員主要有:劉皇后、鄧皇后、孟貴妃、李貴妃、高貴妃、馮貴妃、常淑儀、姜淑妃八人。其中,孟貴妃、李貴妃、常淑儀、姜淑妃為寒門,劉皇后、鄧皇后、馮貴妃為門閥之女,高貴妃為軍閥之女。
光宗始以藩國受推即位,面臨著孤立無援的處境,其首要目標是儘可能為自己尋找支持者,出於此目的,光宗在即位之後,連娶門閥之女,甚至不顧鄧皇后是寡居狀態,這對於一個皇帝而言是非常不尋常的:
宣仁鄧皇后,名珍,字珏亭,東郡濮陽人。初嫁他族,後寡居。中興初建,光宗既入纂,欲結門閥,遂納鄧後為貴妃,然未嘗有幸。(《前秦書》卷51中《后妃類中》)
宣貞馮貴妃,名苑,字嬋芝,魏郡人。亦中興初建光宗所納,事同鄧後。永慶七年,以門閥之女為後。(《前秦書》卷51中《后妃類中》)
光宗在其孤立無援,同時也是討伐趙氏、實現中興之時,選擇與門閥聯姻,既有利於為自己爭取支持者,鞏固皇權,也有利於為東秦帝國的中興事業爭取援助。
至於軍閥之女高貴妃,《前秦書》中沒有直接記載她被納為妃的時間,但根據《前秦書?諸宗室世家》中,天正六年高貴妃之子秦歡去世時年四十七,可以推知光宗納高貴妃也應在宏長初剛剛即位時。高貴妃作為當時中興義軍中重要力量高冰的孫女,光宗納之為妃,與納門閥之女起到了相同的作用。
光宗在其糟糠之妻劉皇后死後,面臨一個立誰為皇后的選擇問題。光宗此時已經與孟貴妃產生了比較深厚的感情,且希望將孟貴妃之子(也就是後來的獻文太子)立為儲君,因此光宗自然希望能夠將孟貴妃立為皇后。但群臣反對,面對這種情況,光宗決定妥協一步,立既是門閥之女,卻又沒有子嗣的鄧氏為皇后,以便日後從長計議:
劉後既崩,孟妃、獻文母子當時寵盛,帝遂數欲易太子,而群臣皆謂不可。又欲以獻文所生孟氏為後,以寒門,不為士大夫所同(注曰:母子皆不得立)。乃立鄧氏為後,以鄧氏既為門閥之女,且無子耳(注曰:可緩圖之耳)。(《前秦書》卷51中《后妃類》中)
後來光宗也成功實現了其換太子的意圖,但是孟貴妃由於出身實在不顯,在鄧皇后去世後,光宗只得又暫時立馮貴妃為皇后
本來光宗的後宮應該就此保持一種穩定的狀態,但獻文太子的突然去世,使儲君的位置出現了空缺。選擇誰成為新太子,成為光宗在悲傷之餘不得不考慮到的一個重要問題。此時擺在光宗面前的主要有三個選擇:李貴妃之子秦憲、秦欒,高貴妃之子秦歡,馮貴妃之子秦胤。光宗最後選擇了秦憲,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第一,秦憲有弟弟,在即位之後可以兄弟互相扶持;第二,高貴妃和馮貴妃一個是軍閥之女,一個是門閥之女,如果讓她們成為日後的太后,無疑容易形成外戚勢大的情況,而楊氏外戚跋扈的教訓就在眼前,光宗自然不希望這種場面再度出現:
永慶九年四月,獻文太子薨。時光宗有四子,李貴妃生帝與東萊公欒,高貴妃生中山郡公歡,馮貴妃生南陽公胤。光宗以高貴妃家藩嶽青州,馮貴妃家河北門閥,恐有外戚之患,而李貴妃家雖富而位卑,將無外戚專權之危,又帝有弟,可以為兄弟之援,遂以帝正位元良,領雍州刺史,鎮長安。(《前秦書》卷8《穆宗紀》)
隨後光宗由於已經立了李貴妃之子為太子,如果繼續保留馮氏的皇后位置,就不太合適了,於是將馮氏貶為了貴妃。
光宗在繼承人選擇的問題上,體現了其對外戚勢力的限制,而這一原則不僅僅體現在此處。回查《前秦書?后妃類》,不難發現光宗時期后妃的父叔兄弟,很少有做到較高官職的,這一點在馮貴妃的父親馮樸身上體現尤為明顯:
貴妃父樸,寬仁而好施,待公若私,勤篤不渝,官至司農。後戶部尚書闕,人以樸與郜示之言於光宗,光宗曰:“若用妃父,人以我私親也。”遂用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