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走在他們前列 (第1/2頁)
年代文六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按照他們以往吃飯的規矩,大人一桌,小人一桌。
林棟博坐在小孩那一桌,手裡拿著一瓶汽水,面前還有一碗米飯,正中間是幾盤菜。
振東振北也來了,小桌几乎都坐不下了。【不要著急,馬上就把他們趕出去】
林棟哲站著,一手端著碗,一手把雞蛋羹往嘴裡扒。
他最愛吃雞蛋羹。
大人說話,林棟博本來不想插嘴。
前幾天晚上,王勇和他妹妹王芳差點打起來,給林棟博的感觸很大。
為了爭房子,為了爭工作,兄妹兩個大打出手,要不是他攔著指定會出事。
“你這麼小的年紀懂啥?他們知青下鄉的時候,你還沒出生。”
真正的上山下鄉始於1955年,第一次提出這個概念是在1956年。
70年代末期結束,中間歷程20年。
“我也聽過一點兒,爸。”
林棟博往嘴裡面塞著雞肉,就看到振東和振北兩個人拿著筷子在爭一盤紅燒肉。
黃玲看了筱婷一眼,示意她快點吃。振東振北從小養成了霸道的吃飯習慣,根本不顧別人。
林棟博沒發表意見,側著耳朵聽幾個大人在討論這件事。
宋瑩雖然痛恨王勇,但也表示理解。
“王芳這次帶著他愛人,可算把王勇給惹惱了。”
“王勇家總共兩間房子,父母住一間,他們夫妻倆帶著兒子住一間。兒子也漸漸大了。確實不夠住。”
黃玲也這麼認為。
“是啊,解決不了住房和就業的問題,其他的都是白搭。”
“不過好在周青已經在附小上了學。”
“國家對於知青孩子上學的問題,安排地很妥當。但就是就業和住房。”
黃玲想到宋瑩給自己解決了問題,否則自己家也是一地雞毛。
莊超英身為知識分子,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當年知青下鄉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現在知青返城,又給城市增加了就業壓力。”
“我從報紙上剛看了這個新聞,雲南昆明的知青為了回城,3萬名知青躺在鐵軌上,給……施加壓力……”
“根據不完全統計,1962年到1979年,返城的知青高達1,490萬人。這麼多人湧入到城市,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同時接收仍然有困難。”
“難啊。”
林武鋒倒是為他們指出了一條明路。
“你看向陽和一鳴在外面擺攤效果不也挺好?賺的錢,不比正式職工少。”
“所以說,就業不是啥難問題,問題是他們不願意幹。”
宋瑩一語道破了他們的心理。
“正式職工名譽好聽唄,地位又高。”
“你像我們紡織女工,說是國營企業,但一天8個小時,上了班就死命幹。中間只有一個小時吃飯時間。”
“到了我們這個年紀,上一次晚班,就得歇幾天,還歇不過來。”
黃玲也深有感觸。
“是啊,上有老下有小,這麼幹,遲早身體得出問題。”
林武鋒夾了一塊肉,放到嘴裡,再伸筷子的時候,就看到振東和振北吃完了自己小桌上的肉,又想過來搶大人桌。
“莊振東,你夠了啊,我們桌上這一盆肉都被你吃光了,又去搶大人的。”
莊振東被白了一眼,被鵬飛搶白了一句。
到底是年紀稍微大點,訕訕地縮回了筷子。
莊超英把自己碗裡的幾塊肉,端過去撥給了振東。
黃玲給宋瑩使了個眼色,悄悄對她說。
“看到了吧,超英從小就被他母親這樣誇。他少吃一口,家裡人就多吃一口。”
“你看直到現在,他也不胖。”
宋瑩一直覺得黃玲很吃虧。
“你才給她要40塊錢的生活費,你看看這三個小子,一個比一個能吃,根本就不夠。”
黃玲嘆了一口氣。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
宋瑩看地很明白。
莊振東和莊振北那麼大的胃口,有多少糧食也填不滿。
林棟博聽了一會兒,沒有作聲,在思考這問題。
不是領導者,也不是大人,眼界自然沒有大人那麼廣闊。
但眼下自己的擺攤生意如火如荼,就這商品還是供不應求。
基於這個問題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