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子一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聞雞起舞”這一成語可謂源遠流長,其背後蘊含著一段令人振奮的歷史故事。此成語最初源自《晉書·祖逖傳》,承載了古人勵志奮進、持之以恆的精神力量。
所謂“聞雞起舞”,原本的意思是每當聽見公雞打鳴時便起身拔劍練武。這裡的“聞”即聽聞、聽到之意,“舞”則特指揮舞寶劍以修習武藝。這個形象生動的表述,深刻地展現出古代志士們對自身成長和進步的不懈追求。
隨著時間的推移,“聞雞起舞”逐漸演變成一種象徵意義,用以形容那些心懷壯志、奮發圖強並且能夠堅持不懈努力的人所具備的精神風貌。它在句子中常常作為謂語成分出現,例如:“他每日清晨聞雞起舞,刻苦練功,只為有朝一日能實現自己的夢想。”這種用法不僅突出了主體積極進取的態度,還賦予整個語句更為強烈的情感色彩。
從感情傾向來看,“聞雞起舞”屬於典型的褒義詞,與諸如“自強不息”“廢寢忘食”“鍥而不捨”等詞語有著相似之處,都傳遞著正面的價值觀念和奮鬥精神。相反,如果用“苟且偷安”或者“自暴自棄”這樣的詞彙來描述,則完全違背了該成語所代表的意義。
此外,在語法結構方面,“聞雞起舞”屬於聯合(連動)式的表達方式。透過將“聞雞”和“起舞”兩個動作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更加強化了人們對於這種行為模式及其所體現精神內涵的認知和理解。
總之,無論是從歷史淵源還是現代應用角度出發,“聞雞起舞”都是一個極具表現力和感染力的成語。它激勵著無數人為了理想和目標勇往直前、不斷拼搏。
來源出處
《晉書·祖逖傳》
成語出處
(祖逖)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雞鳴,蹴(cu)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唐·房玄齡等《晉書·祖逖傳》)3
成語故事
西晉末期,政治猶如被墨染黑的宣紙,豪強如惡狼般橫行無忌,社會矛盾如決堤之洪般急劇加深,人民生活於水深火熱的煉獄之中。那時有個叫祖逖的人,他還有一個摯友叫劉琨,二人皆在司州任主簿之職。目睹當時社會的黑暗,復興晉國、建功立業遂成為二人共同的鴻鵠之志。兩人意氣相投,猶如伯牙子期,皆希冀為國家傾盡全力,成就一番轟轟烈烈的偉業。他們白日一同在衙門裡盡忠職守,夜晚則共蓋一床被子酣然入眠。
聞雞起舞
彼時,西晉皇族內部如同一群餓狼,相互傾軋,爭權奪利,各少數民族首領趁機如猛虎下山般起兵作亂,國家安全岌岌可危,如狂風中的燭火。祖逖和劉琨對此皆憂心忡忡。
一日夜半,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叫聲驚醒,如觸電般踢醒劉琨,急道:“你聽到雞叫聲了嗎?”
劉琨側耳凝神細聽了一會,“是啊,是雞在啼叫。不過,半夜的雞叫聲可不似祥瑞之音啊!”
祖逖霍然起身,言辭激烈地反駁道:“此非不吉利之聲,這雞叫恰似晨鐘暮鼓,可提醒我們早些起身,我們何不此後聞雞起舞,磨礪劍技,如何?”
劉琨聽聞此言後,臉上露出欣喜之色,毫不猶豫地點頭應道:“好!”隨即迅速起身穿好衣物。兩人輕手輕腳地走出房間,來到院子之中。
此刻,天空猶如一塊巨大的黑色綢緞,上面點綴著無數閃爍的星星,宛如璀璨的寶石鑲嵌其中。那一輪明月高懸於天際,灑下銀白的光芒,將整個庭院照得如同白晝一般明亮。
祖逖與劉琨對視一眼,心有靈犀般同時抽出腰間佩劍。剎那間,劍光閃爍,寒氣逼人。他們身形靈動,步伐輕盈,手中長劍揮舞得虎虎生風,時而如蛟龍出海,時而似鳳凰展翅。每一招一式都蘊含著無盡的力量和精妙的技巧。
時間悄然流逝,不知不覺間,東方的天空泛起了魚肚白,黎明的曙光漸漸顯露出來。此時,兩人已是大汗淋漓,但仍未停止舞動手中之劍。直到最後一抹月色消失,朝陽染紅了半邊天,他們方才氣喘吁吁地停下動作,緩緩收起寶劍,轉身返回房中。
正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年累月堅持不懈地刻苦學習以及日復一日地勤奮訓練,祖逖和劉琨終於成長為既能吟詩作文又精通武藝兵法的全能之才。
此後,他們始終懷揣著收復北方失地的堅定信念,併為此不遺餘力地奮鬥著。最終,祖逖因功勳卓著而獲封鎮西將軍一職,成功實現了他為國效力、盡忠報國的遠大抱負;劉琨亦憑藉自身卓越的才能擔任徵北中郎將,同時掌管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