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子一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撥就能產生驚人變化的奇妙效果。
1
運用示例
明·張岱《博浪椎傳奇序》:“子房得此數語,真如畫龍點睛,從此飛騰變化,莫可測識者矣。”6
清·廖燕《金聖嘆先生傳》:“然畫龍點睛,金針隨度,使天下後學悉悟作文用筆墨法者,先生力也。”6
,!
秦牧《車窗文學欣賞》:“然而一個好題目,卻常常對作品有畫龍點睛之妙,激發人們閱讀的興趣。”6
成語辨析
“畫龍點睛”這個成語源自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相傳張僧繇在寺廟牆壁上畫了四條栩栩如生的龍,但都沒有畫上眼睛。人們好奇地詢問原因,他解釋說一旦點上龍眼,龍就會飛走。眾人不信,執意要求他點睛。當張僧繇最終為其中兩條龍點上眼睛後,剎那間雷電交加,那兩條龍真的破壁騰空而去。後來,“畫龍點睛”便被用來形容在說話或寫文章時,透過新增一句關鍵而精妙的話語,使得整體內容變得更加生動、深刻且富有感染力。它所適用的範圍廣泛,無論是日常交流中的言談,還是正式的文學作品創作,如散文、小說等,只要能夠恰到好處地點出核心要點,起到昇華主題、引人入勝的作用,都可以稱之為“畫龍點睛”。
“頰上三毫”則更多地與繪畫藝術相關。其典故出自《晉書·顧愷之傳》,講的是東晉畫家顧愷之為裴楷畫像,在臉頰上加了三根毛,頓時讓人物形象顯得更為傳神。因此,“頰上三毫”通常用於描述在作畫或者撰寫文章時,透過細緻入微的描寫或精準獨到的表達手法,來突出某個細節或特點,從而使整個作品更具表現力和藝術魅力。例如在描繪一幅風景畫時,可能會著重刻畫某一處獨特的景緻;或是在敘述一個故事時,對某個角色的細微表情動作加以細膩描繪,這些都可視為“頰上三毫”式的表現。
至於“點睛之筆”,同樣也是強調在寫作或講話過程中那至關重要的一筆。它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瞬間點亮整個畫面或篇章。無論在詩歌、議論文還是記敘文當中,只要能以簡潔明瞭卻又極具力量感的語句點明主旨、深化內涵,便可稱為“點睛之筆”。比如一篇論述環保問題的文章,結尾處用一句發人深省的話語呼籲大家共同守護地球家園,這便是典型的“點睛之筆”。又如一場演講,在臨近結束時用一句激情澎湃的口號激發聽眾的共鳴和行動慾望,也屬於這種情況。總的來說,雖然這三個詞語在含義上頗為相似,但由於各自的來源和側重點不同,所以在具體使用場景及表達效果上仍存在一定差異。
參考資料
[1] 許振生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 新華成語詞典[] · 北京:商務印書館 · 200201:301-302
[2] 賀銘華主編 · 南海出版公司 · 多功用成語典故辭典[]:海口 · 199108:366
[3] 喻家樓編著 · 漢語成語英譯詞典[] · 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 199811:184
[4] 遲紅葉編寫;戴友生等繪畫 · 寫給孩子的中華成語故事 人物篇[] ·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 201802:34-36
[5] 邵勳潛,張丹琴編著 · 成語故事[] ·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 201409:60-61
[6] 王俊編著 ·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技藝篇 1[] · 北京:開明出版社 · 201503:67-69
聽著語文老師溫柔地講解,我面前漸漸浮現出來——一幅幅鮮活的畫面,彷彿穿越時空看到了張僧繇作畫的情景。突然,我的視線模糊起來,再清晰時,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古香古色的房間內,周圍擺放著各種畫筆顏料。
我驚訝地看向自己的手,手中正握著一支畫筆,對面牆上空白一片。我心中一動,難道要我來畫龍?雖滿心疑惑,但身體不由自主地動了起來。很快,一條龍的輪廓出現在牆上,接著第二條、第三條……當第四條龍成型時,我停了下來,望著這些沒有眼睛的龍,想到了那個傳說。
此時,一群古人模樣的人湧入房內,他們嘰嘰喳喳地說著話,像是在催促我點睛。我心裡害怕極了,但還是硬著頭皮舉起了筆。筆尖觸碰到第一條龍的眼睛位置,剎那間,天色暗了下來,一陣狂風吹過,我緊閉雙眼。等再睜開眼,一條金龍已騰飛而起,緊接著第二條也衝向天際。我呆呆地站著,周圍的人歡呼起來,而我滿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