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子一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得到最完美的表現,這首詩便不再停留在單純的楓橋秋夜景物畫的水平上,而是創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藝術意境。夜半鐘的風習,雖早在《南史》中即有記載,但把它寫進詩裡,成為詩歌意境的點眼,卻是張繼的創造。在張繼同時或以後,雖也有不少詩人描寫過夜半鍾,卻再也沒有達到過張繼的水平,更不用說藉以創造出完整的藝術意境了。5
就在眾人沉浸於張繼筆下“楓橋夜泊”那絕妙的意境之時,人群中有一位老者緩緩開口。他自稱是寒山寺多年前的守寺之人,曾經無數次在夜半聽到那悠揚的鐘聲。他回憶起往昔歲月,那時寺廟香火鼎盛,前來聆聽鐘聲感受詩境的文人墨客絡繹不絕。
老者講述著寒山寺歷經風雨的故事,戰火紛飛時它幾近被毀,幸得數位高僧堅守,方才儲存下來。每一次鐘聲響起,都像是在訴說著這座古寺的堅韌與不屈。說到動情處,老者眼中閃爍著淚花。周圍的人們靜靜地聽著,彷彿穿越時空,看到了寒山寺背後那厚重的歷史畫卷。隨著老者聲音落下,大家久久未能回過神來,心中對於“楓橋夜泊”以及寒山寺的敬意又增添了幾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名家點評
宋·陳巖肖:六一居士《詩話》謂:“句則佳矣,奈半夜非鳴鐘時。”然餘昔官姑蘇,每三鼓盡,四鼓初,即諸寺鐘皆鳴,想自唐時已然也。後觀於鵠詩云:“定知別後家中伴,遙聽緱山半夜鍾。”白樂天雲:“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後。”溫庭筠雲:“悠然旅榜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夜鍾。”則前人言之,不獨張繼也。(《庚溪詩話》)6
明·桂天祥:詩佳,效之恐傷氣。(《批點唐詩正聲》)6
明·胡應麟:張繼“夜半鐘聲到客船”,談者紛紛,皆為昔人愚弄。詩流借景立言,惟在聲律之調,興象之合,區區事實,彼豈暇計?無論夜半是非,即鐘聲聞否,未可知也。(《詩藪》)6
明·沈子來:全篇詩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說出。(《唐詩三集合編》)6
明·周敬:目未交睫而齋鐘聲遽至,則客夜恨懷,何假名言?周珽:看似口頭機鋒,卻作口頭機鋒看不得。(《唐詩選脈會通評林》)6
明末清初·黃生:三句承上啟下,深而有力,從夜半無眠至曉,故怨鐘聲太早,攪人魂夢耳。語脈深深,只“對愁眠”三字略露意。夜半鐘聲或謂其誤,或謂此地故有半夜鍾,俱非解人。要之,詩人興象所至,不可執著。必曰執著者,則“晨鐘雲外溼”“鐘聲和白雲”“落葉滿疏鍾”皆不可通矣。(《唐詩摘鈔》)6
我在想,這世間何為愁,又是何種愁滋味能讓人夜不能寐?畢竟年少,生活中哪怕風風雨雨,也有爸爸媽媽擋在身前,護我這小小身軀安穩。可是後來,媽媽不在了。那一場意外像突如其來的暴風雨,將我的庇護傘無情地打碎。我才真正嚐到了愁的滋味。
起初,每一個夜晚我都會想起媽媽溫暖的大手和寬厚的背影,淚水浸溼枕頭。夜裡稍有動靜,就會驚覺是不是媽媽回來了,然而回應我的只有無盡的寂靜。曾經那些習以為常的安全感消失得無影無蹤。
隨著時間推移,我知道愁不僅僅是思念,更是面對生活壓力的無助。家裡的生計、媽媽日益增多的白髮,都成了壓在心頭的巨石。我開始明白,曾經少年不知愁滋味,如今卻識盡愁滋味。這愁如繩索,緊緊捆綁著我,讓我輾轉難眠,就如同古人在詩句中的愁緒一般,真切而沉重。但我知道,我必須堅強起來,成為家人新的依靠。
於是,我學著爸爸的樣子,早起去集市賣菜。天還沒亮,我就得挑著重重的擔子出發。剛開始,肩膀被扁擔磨得生疼,手上也磨出了水泡,但我咬著牙堅持。每次看到顧客因為價格跟我爭執,心中既委屈又無奈,可還是努力陪著笑臉。
白天忙碌完後,晚上回家還要洗衣做飯照顧弟弟妹妹。有時候累極了,坐在床邊望著窗外的月光,思緒又飄向了媽媽。但我告訴自己不能哭,我現在是家裡的頂樑柱之一。
慢慢地,我學會了跟菜販討價還價進更便宜的貨,也懂得如何把菜擺放得更吸引人。家裡的收入漸漸穩定下來,弟弟也很懂事,學習成績雖差但他也會力所能及地幹一些活。雖然日子依然辛苦,但那種被愁緒淹沒的感覺淡了許多。我知道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更多的挑戰等著我,但只要想到家人依賴信任的眼神,我就充滿力量,我相信終有一天能夠帶著家人走出陰霾,重新過上幸福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我們自己去努力實現。加油!我們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