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小說的魚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李斯暢談一番後,嬴政又收穫了一份認同的快樂。
他就知道李斯這個人所思所想是和自己一致的!
雙手一擊過後,嬴政全然放鬆的躺在當初樂安特意送過來的躺椅上。
明亮的陽光輕輕在那緊閉的眼眸上拂過,似乎都帶了柔光特效,使整個人的氣場都變得溫和了。
在接到樂安傳信後,嬴政是有意去找李斯的,因為在此之前的無數次談話,李斯總是能契合他的心意。
在決定送信給樂安之前,嬴政是猶豫的。
他知道樂安回答他的話,全部都會是真心話,可他擔心這真心話不合他意。
同樣的事,在此之前他已問過了不少人了,或明或暗的,除了王翦這樣純粹的年輕將領,他還問了好兄弟馮去疾。
而馮去疾的回答明顯的不合他心意,可嬴政又知道,那話裡全然都是為他考慮,並無半分私心。
在馮去疾看來,無論選擇哪一種制度,只要真正掌權之人有能力服眾,那就不會有問題。
分封制的弊端,如馮去疾這般七竅玲瓏心之人怎會不知?
可他更看重一點,那就是穩,所以明知嬴政真正屬意的是哪一個,他也不願意為了迎合而改變說辭。
所有老秦人的目標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滅六國,一統天下,唯秦獨尊!
可現在他們大秦還處於正在建設之中,若不是憑空出現了瑞豐侯這個變數,現在的大秦,國力絕對差趙國遠矣。
分封制一直以來是周朝天子,用以犒賞眾臣,籠絡人心的方法之一,
最初剛剛開始實行之時,效果絕對是非常喜人的。
若不是後代君主無能,根本就不會有後世之亂局。
在馮去疾看來,秦國的一切都在發展當中,分封制最初的優點,對大秦來說最為適用。
不僅可以以此為餌,誘使各路將領更加奮力地在戰場上廝殺,
又可以使當朝的這幫老狐狸,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絞盡腦汁為秦圖謀劃策。
一旦給了他們封地,後代子孫無憂是必然的,這比任何獎賞都要讓人心動。
就看現在已經將近一家獨大的呂不韋,還未放棄勸說嬴政採用分封制的念頭,就足以證明這一條件有多誘人。
“王上,等你親政以後,咱們也要開始放眼於 外,準備實行咱們的統一計劃了,這個時候人心一致才最為重要”
他們每個人都還年輕,都希望世世代的宏願可以在他們這一代成為現實,所以任何不利於一統的因素,馮去疾都不希望出現。
這也是馮去疾早於王翦痛快地接受樂安存在的原因,因為樂安能帶給大秦肉眼可見的向好的變化。
嬴政明白馮去疾的意思,可他不甘心!
在他看來,明知這項是隻利眼前不利於後代的制度,為何還要用?
他不僅要完成先人宏願,更想給後代子孫留下牢不可破的地基。
這也是嬴政,為何有了馮去疾、王翦這樣忠心的兒時摯友以外,還是給了李斯可乘之機,將李斯在短短的幾次接觸之內視為知己。
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確的,可週圍的人礙於各式各樣的原因,都選擇了視而不見,這讓嬴政滿腹之言無處可說。
這時候橫空出世的李斯,可不就像一道光了。
在這道光的照射之下,迅速的找到了接近嬴政的捷徑。
可偏偏李斯也只是一道光,而樂安那是一個耀眼奪目的小太陽,
在樂安的對比之下,李斯的那道光雖然能照亮一片黑暗,卻不能和同太陽並肩而語,自然而然的,那所謂的獨一份的特殊也沒有了。
李斯難道就沒有私心嗎?那根本不可能!
李斯和朝堂上的眾多大臣不一樣,他不是世家出身,純粹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奮鬥出來的。
他沒有戰功,此時在朝堂之上的話語權,比不上呂不韋,甚至連姚賈等人都比不上。
若不是呂不韋發現李斯的所言所行,和嬴政相似,又想著嬴政每次都被自己打壓,
想給他找個說得上話的人排擠煩悶,李斯還不知道要奮鬥到何時才能入了嬴政的眼。
畢竟此時嬴政身邊論武有王翦論文有馮去疾。
走哪一條道,李斯都沒那麼容易成功。
憑藉李斯的聰明,他是看不出分封制的弊端嗎?自然看出來了,不然在嬴政面前怎麼做到侃侃而談。
但他看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