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心道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一切。你在讀書求學時,亦當如此,以覺性觀照自己的內心,排除雜念的干擾,方能深入知識的海洋。”
書生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道:“大師的話讓我深受啟發。我常常在讀書時,被外界的聲音和心中的雜念所困擾,難以專注。我也曾嘗試過各種方法,但效果不佳。大師可有什麼具體的建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阿明法師雙手合十,說道:“施主不妨在讀書之前,先靜坐片刻,調整呼吸,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在讀書過程中,一旦發現有雜念升起,不要刻意去驅趕它,而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去觀察它,讓它自然地消逝。就像水面上的浮萍,只要不去攪動水面,它自然會隨風飄散。同時,要時刻保持對書中內容的覺性,用心去領悟每一個字、每一句話背後的深意,這樣方能真正汲取書中的智慧。”
書生聽後,眼中閃過一絲欣喜,說道:“多謝大師指點。我定當按照您的方法去嘗試,希望能在學業上有所進步。”
與書生告別後,阿明法師繼續在集市中漫步。他看到一群孩子在路邊玩耍,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聲在空氣中迴盪。阿明法師心中湧起一股喜悅之情,但他的覺性告訴他,這喜悅亦不過是心中的一種情緒波動,不應執著於此。他在心中默默觀照這喜悅的生起與消逝,如同觀照一朵盛開後又漸漸凋零的花朵,讓自己的內心始終保持平靜與超脫。
在集市的一角,阿明法師看到一位衣衫襤褸的乞丐正蜷縮在牆角,眼神中透露出無助與絕望。阿明法師走近乞丐,從懷中掏出一些乾糧,遞給乞丐。乞丐接過乾糧,眼中滿是感激之情,連連道謝。阿明法師看著乞丐,心中沒有絲毫的優越感或憐憫心,只有一種平等的慈悲。他以覺性觀照自己的行為,明白這是在踐行佛法中的佈施之道,是積累福德資糧的修行。
阿明法師在集市中的這一番行走,雖然身處塵世的喧囂與紛擾之中,但他卻始終能以覺性為指引,超脫於外。他的每一個行動、每一次與他人的互動,都是在修行的道路上的一次實踐與磨礪。他深知,自己在這集市中的修行,與在寺廟中的閉關禪修同等重要,都是在趨近“有餘依地”境界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回到寺廟後,阿明法師召集弟子們,分享自己在集市中的修行感悟。弟子們圍坐在他身邊,眼神中充滿了期待與崇敬。
阿明法師緩緩說道:“徒兒們,修行並非侷限於寺廟的一方淨土,塵世亦是我們修行的大課堂。在集市中,我看到了眾生的百態,有利益的糾葛、有對知識的追求、有天真的歡笑、有無助的絕望。在這些情境中,我們心中的覺性就如同明亮的燈塔,能讓我們在波濤洶湧的塵世之海中,保持正確的航向。”
一位名叫覺塵的弟子問道:“師父,我們如何才能像您一樣,在塵世中始終保持覺性呢?弟子有時在面對外界的誘惑和干擾時,容易失去覺性,陷入迷茫。”
阿明法師看著覺塵,語重心長地說:“覺塵啊,保持覺性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修習與磨練。從清晨起床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要開始觀照自己的每一個念頭。洗漱時,感受水流過肌膚的觸感,同時覺察自己心中是否有雜念;用餐時,品味食物的味道,留意自己是否有貪著或厭惡之心;與他人交談時,傾聽對方的話語,同時審視自己的回應是否出於嗔怒或傲慢。在每一個細微的生活場景中,都要提起覺性,久而久之,覺性就會成為我們內心的一種本能反應,如同呼吸一樣自然。”
弟子們紛紛點頭,表示領悟。阿明法師接著說:“在修行的道路上,我們要以《瑜伽師地論》為指引,從‘資糧地’開始,透過積累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為修行奠定基礎;到‘加行地’,努力修習各種法門,增強自己的修行力量;如今在趨近‘有餘依地’的過程中,覺性的培養與提升尤為關鍵。只有讓覺性常照耀我們的內心,才能使昏沉與迷惑無處遁形,我們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穩步前行,最終實現解脫與覺悟的目標。”
在阿明法師的教導下,弟子們更加明確了修行的方向和方法。他們紛紛表示,要在今後的生活中,努力培養自己的覺性,在塵世的修行中不斷成長與進步。而阿明法師也深知,自己的修行之路還很漫長,他將繼續以覺性為光,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在修行與度化眾生的使命中,不斷探索與實踐,期待著有朝一日能真正踏入“有餘依地”,並向著更高的修行境界奮勇邁進。
:()穿越成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