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心道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七十九章:有餘依地的趨近(十三)《慧觀通永珍,妙理悟分明》
在那廟宇後的幽靜山林中,阿明常常靜坐於巨石之上,周圍的樹木隨著微風輕輕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響,彷彿在訴說著自然的密語。
這是一個暮春時節,山林中繁花似錦,各種花朵爭奇鬥豔,五彩斑斕的顏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絢麗的畫卷。阿明的目光落在一朵盛開的牡丹花上,花瓣層層疊疊,嬌豔欲滴。然而,他的心中卻沒有僅僅停留在對花朵美麗外表的欣賞上,而是以慧觀深入其本質。他看到花朵在陽光雨露的滋養下茁壯成長,從一顆小小的花苞逐漸綻放成如今的絢爛模樣,這是諸多因緣和合的結果。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花瓣會逐漸枯萎、凋零,最終化為泥土中的養分,滋養著來年的新生命。這一過程,不正是“緣起性空”的鮮活例證嗎?阿明心中暗自思索,世間萬物皆在因果迴圈之中,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實體,所謂的美與繁榮,都只是暫時的表象,終將歸於空無。
在這寧靜的山林裡,阿明並非與世隔絕。偶爾也會有香客前來請教佛法,或者是附近村莊的村民前來尋求幫助與建議。一日,幾位村民滿臉怒容地闖進了山林,他們之間的爭吵聲打破了往日的平靜。阿明聞聲而出,只見村民甲和村民乙相互拉扯著,旁邊還站著幾個面露擔憂之色的村民。
“阿明師傅,您可要為我做主啊!”村民甲大聲喊道,“這傢伙的牛跑到我的田裡,把我快要成熟的莊稼都踩壞了,他還不肯賠!”村民乙也不甘示弱:“你的田在路邊,我怎麼知道我的牛會跑進去?說不定是你自己沒看好,想訛我呢!”兩人越吵越兇,眼看就要動起手來。
阿明微微皺眉,他運用慧觀審視著兩人之間的矛盾。他看到村民甲眼中的憤怒背後,是對自己辛勤勞作成果被破壞的心疼,以及對可能面臨損失的擔憂,這是“貪”念在作祟,貪著自己的莊稼能夠豐收,獲得利益。而村民乙的強硬態度,則源於對自己財產(牛)的保護欲和對被冤枉的嗔怒。阿明深知,若不化解這背後的貪嗔之心,僅僅解決表面的賠償問題,矛盾只會越積越深。
阿明走上前去,雙手輕輕分開正在拉扯的兩人,用平靜而溫和的聲音說道:“兩位施主,且先莫要激動。在這世間,萬物皆相互關聯,一頭牛、一片莊稼,看似是簡單的物件,實則背後有著複雜的因緣。牛兒誤入田地,或許是一時的疏忽,而非故意為之。而莊稼受損,也並非是誰蓄意造成的悲劇。我們若被憤怒和貪婪矇蔽雙眼,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村民甲哼了一聲:“阿明師傅,您說得輕巧,那我的損失怎麼辦?”阿明微微一笑:“施主,你想想,這片莊稼的生長,得益於陽光、雨水、土地,並非你一人之功。如今雖有損失,但也不必過於執著於賠償。而你,”他轉向村民乙,“你的牛兒也只是遵循本性覓食,它並不知道會造成這樣的後果。你們都是這村莊的鄰里,多年的情誼難道抵不過這一點損失嗎?”
阿明的話讓兩人陷入了沉思。村民乙率先打破沉默:“阿明師傅,其實我也不是不想賠,只是他一上來就對我惡語相向,我這才不服氣。”村民甲也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我也是太心疼那些莊稼了,所以才……”阿明見兩人態度有所緩和,繼續說道:“這便是人性中的貪嗔痴在作怪。我們若能放下這些煩惱,以寬容和理解的心去看待此事,不僅能化解矛盾,還能讓彼此的心更加自在。”
在阿明的調解下,村民乙表示願意幫村民甲修繕田埂,防止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村民甲也不再索要賠償。一場即將爆發的衝突,在阿明的慧觀與智慧引導下,化為了相互理解與合作的契機。
隨著阿明對慧觀的運用日益嫻熟,他對《瑜伽師地論》中更深層次的教義也有了更多的領悟。在一次與其他修行者的討論中,關於“法無我”的理解引發了一場激烈的思想碰撞。
年輕的修行者小沙彌慧覺堅持認為:“法是有其固定的規則和實體存在的,我們修行便是遵循這些法,才能達到解脫。”阿明卻輕輕搖頭,他以慧觀所悟闡述道:“慧覺師弟,我們所認知的法,不過是在因緣和合下產生的概念。例如,我們說的‘善’與‘惡’,並非是絕對獨立存在的實體。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文化和時代背景下,其定義和內涵都會發生變化。這便是法無我的體現,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獨立存在的法。”
慧覺皺著眉頭,有些不服氣:“阿明師兄,如果法無我的話,那我們修行的依據是什麼呢?”阿明耐心地解釋:“我們修行的依據是對真理的不斷探索和內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