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隨本王去殺人! (第1/3頁)
一兩故事換酒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63章隨本王去殺人!
朱棣坐回了位置。
他雙眼有些失神,臉色變了又變。
最終徹底沉默了下來。
朱元璋在軍事上的才能是遠超當世所有人的。
雖然後世論放棄將蒙古高原據為己有,算得上是錯估了天下未來的形勢變化,但為了加強大明的邊防,朱元璋做了很多的措施,在長城沿線設定了大量軍鎮衛所,構建起了一套十分完善的防禦蒙古人南下的堅固堡壘。
即是後世熟知的‘九邊重鎮’。
即便如此,朱元璋依舊認為不夠,作為博覽群書,熟識歷朝歷代統治經驗的朱元璋,在深思熟慮之後,施行了郡縣制跟分封制相結合的統治體制,地方官府管民政,十三個藩王坐鎮北方各軍事要地。
繼而形成塞王守邊的局面。
在朱元璋的謀劃下,諸塞王沿長城線矗立,從東到西,從內到外連成一起,形成層層防線,足以抵禦蒙古人的接連攻勢。
也足以確保大明江山永固。
但朱元璋同樣清楚,這些塞王掌握很大的權利,可以調動軍隊,任命王府官吏,在一定程度上,這些掌握軍權的塞王,本身就成為了一股足以威脅到中央朝廷的危險力量。
因而必須得加以遏制跟約束。
軍政必須得分開。
這是紅線。
只是朱棣的政治敏感性,明顯不如其他的塞王,因而在‘郭桓案’的波及下,北平遭受的重創最大,朱棣也是被嚇得最慘的人,但歸根結底,還是朱棣對大明政治理解太低了,空有野心,而沒有實現野心的能力。
不守規矩,在最看重規矩的朱元璋眼裡,是十分致命的。
一定意義上,朱元璋歷史上放棄立朱棣,未嘗不是因為朱棣不守規矩,朱元璋想要的繼承者,是要能繼續自己路線的帝王,而不是喜歡亂改自己制度的人,朱棣尚只是個藩王,就這麼蠢蠢欲動,若是真的當了皇帝,名正言順之下,豈不更加胡作非為
大明的體制要的是墨守成規的帝王。
不要自以為是的帝王。
或許最開始朱棣跟晉王、秦王等人擁有同樣的可能,但晉王、秦王比朱棣有一點好,就是當朝廷要他們帶兵打仗的時候,眼裡就只顧著帶兵打仗,絕不會摻雜其他,即便是在封地作威作福,各種囂張跋扈,哪怕是欺壓到地方布政司頭上,也只是欺壓,絕不會想著將布政司納入到自己的麾下。
這就是燕王跟晉王、秦王最大的區別。
朱棣之前一直不明白。
也一直覺得朱元璋偏心,殊不知,正是朱棣的自作聰明,導致了這一切。
朱元璋能夠容忍自己的子嗣欺壓百姓,魚肉鄉里,甚至是胡作非為,但決不能容忍,他們觸碰政治紅線。
他能去寬恕。
但大明後世的帝王呢
真指望隔了數代的大明帝王念著舊情
夏之白感謝朱棣是真心的。
若非朱棣的自作聰明,朱元璋不會這麼動怒,繼而讓朱元璋對自己這套塞王守邊體系生出動搖,從而最終讓‘軍改’成為現實。
過去朱元璋是篤定自己設計的制度會堅如頑石,但現在朱元璋恐只會恨鐵不成鋼,也就朱棣沒有在應天府,不然朱元璋的鞋拔子只怕早就飛朱棣臉上了。
甚至
殺了朱棣都有可能。
朱棣太順了,不懂得收斂,更不懂得蟄伏。
心高氣傲,又太早暴露自己的野心,也就歷史上朱元璋的三個兒子相繼病逝,加上朱允炆喜歡微操,這才讓朱棣僥倖取勝,不然但凡大明有個正常的‘儲君’即位,都能將朱棣按得死死的。
朱棣現在需要明白一件事。
他現在是要當將領,還是要當藩王。
至於爭儲那是想都不要想。
連朱元璋要求他做的事,尚且都做不到,哪有那個資格能力去爭。
朱棣也聽明白了。
他首先要當好守邊將領,當好守邊的藩王,才能去想著日後爭儲,而不是想著一口吃成胖子,什麼都沒做好,就幻想著能一步登天,入主應天。
良久。
朱棣抬起頭,臉色有些蒼白。
額頭上滿是汗漬。
彷彿剛從水中撈起一樣,眼中充滿了恐懼跟後怕。
朱棣道:“你的意思,我手伸的太遠了”
夏之白點了點頭,道:“殿下是有領兵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