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九斤肥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葉師爺的信中說,劉勝武劉副相計劃在八月初開始上書告老還鄉。

離任之前,他對蘇北省的人事作了以下安排。

第一是,把公孫白從蘇北右參政兼揚州知府的位置上調回通政司接通政使的班。

這個已經和內閣閣老們都溝通好了,所有人都沒有意見,時間大概是七月份。

第二是劉勝武找代如海,趙進等內閣閣老交換了一下意見,準備讓蘇北布政司左定宇回京任禮部侍郎,然後由張偉升任蘇北布政使。

但這個安排還沒有落實好,內閣中有人並不同意張偉升的這麼快。

張偉把信看完後,心裡一緊,自己的恩師要退了,自己在官場最大的靠山就沒了,張偉一下子感到心裡空落落的。

張偉知道,自己在這大夏官場上能一路順風順水,年紀輕輕就做到三品大員。

有自己足夠努力的原因,有自己科舉名次不錯的原因,也有自己的辦事能力不錯的原因。

有自己關鍵時候能豁的出去的原因,也有大順帝對自己印象不錯的原因。

但最最重要是的原因還是自己恩師劉副相對自己的欣賞和大力提拔。

不過劉副相決心要引退,事已此至,自己也只能想辦法應對了。

張偉定了定心神,說了一句:”走,回府,把周師爺,魯師爺,白師爺,還有黃參議,何經理都請到我府上來。“

等眾人都到齊後,張偉向眾人說了朝廷和蘇北行省可能會出現的變化,經過眾人商議後,張偉隨後採取了以下的措施。

首先,通知揚州同知謝子欣,告訴他公孫白馬上要回朝廷,讓他準備好爭一爭這揚州知府的位置。

這些年,謝子欣一直遊離在張偉這個小圈子的外圍,雖然算不上真正的自己的人,但他這個位置很關鍵,所以還是有必然拉攏他一下的。

其次,張偉上門去找左定宇好好聊了聊蘇北的未來問題,在向左定宇做了幾個保證後。

左定宇也向張偉承諾,自己離任時,一定會向朝廷推薦張偉接任自己的布政使職位。

第三,張偉給劉副相寫了一封回信,對恩師要告老還鄉的事情不解,表示按恩師的能力應該還能為陛下和朝廷效力十年。

但如果恩師心意已決,自己絕對支援恩師回老家安享晚年,如果恩師有什麼交代的事情,自己一定會盡力辦到,劉家的後人自己也會盡力關照到位的。

大順二十四年七月初,吏部的調令來到揚州,在地方歷職差不多三年的公孫白果然又回了通政司任職,職位雖然還是副使,但基本上已經明確由他來接任下任通政使了。

另人意外的事,這次朝廷直接派了大理寺少卿鄭成坤來接任揚州知府兼任蘇北行省右參政。

謝子欣再一次落選揚州知府一職。

大順二十四年七月中旬,七十三歲的保和殿大學士內閣副相趙進,正式以年老體衰,不堪大任為由向大順帝上書提出還告老還鄉。

由於此事各方面已經提前溝透過了,所以很快在半個月內就完成了三辭三勸的禮節和流程。

到了七月底,趙進就正式告老退休回家。

太子的第一心腹,啟蒙恩師,原禮部尚書代如海晉升為內閣副相。

同時,代如海的禮部尚書,閣老之位由工部尚書谷少海升任。

大順二十四年八月初二,內閣的另一位副相劉勝武也正式提出告老還鄉,一開始大順帝不許。

八月初五,劉勝武上書再辭,大順帝親書慰留。

八月初八,劉勝武上書感謝大順帝的慰留,但還是堅持要告退,至此,三辭的流程只差最後一步了。

按著大夏朝的政治慣例,本次上書,大順帝肯定要同意了。

但同意之前,大順帝要召集重臣商討一下劉勝武離職之後的人事安排,才好同意劉勝武的辭呈。

次日,大順帝和太子在太和殿召見在京三品以上官員才能參加的小朝會。

商討劉勝武的去職後的安排,還有谷少海升職後留下的工部尚書一職由誰接任。

小朝會的規模介於御前會議和大朝會之間,近些年來,大順帝喜歡在小朝會上來決定人事問題。

首先討論的是內閣的副相一職,大順帝說:“朕已經親自向劉先生確認過了,劉先生已經年過七十,沒有精力再擔如此重任。

朕也不好勉強劉先生,過幾天就會批准劉先生的辭呈。

關於內閣副相的繼任人選,大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將血

將血

河邊草
關於將血: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趙石的一生,註定是在殺戮和鮮血中前行。北至翰漠,南及叢林,大江南北,他到過的地方,都是烽煙四起,鮮血橫流,命若草籽。敵人畏懼他如魔鬼,部下敬仰他如神明。但誰又知道,他就像一個迷路的孩子,一生都在不停的尋找屬於自己的那條道路和那份榮耀?當他回首望去,他史詩般輝煌的
歷史 連載 67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