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文化使者 (第2/3頁)
月灣的莎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種,在整個遠東蔓延開來。\"
夜幕降臨,大員港的學院裡依然燈火通明。在這裡,一群年輕人正在書寫著新的歷史,他們將成為連線東西方的橋樑,推動這個時代的變革。
==============
澳門聖保祿教堂內,湯若望正在整理他的天文儀器。作為耶穌會最有名望的傳教士之一,他不僅精通天文曆法,還在軍事火器的改良上有獨到見解。
\"湯神父,\"艾儒略走進教堂,手中拿著一封信,\"李修然先生派人送來的。\"
湯若望接過信件,仔細閱讀。片刻後,他抬起頭,目光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們在臺灣建立了一所學院,邀請我們前去任教。\"
\"不只是任教,\"艾儒略說,\"他們想建立一個集科研、教育於一體的機構。這是個難得的機會。\"
湯若望陷入沉思。作為一個在中國生活多年的傳教士,他深知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但同時,他也明白這其中的風險——特別是在這個多事之秋。
\"你怎麼看?\"他問艾儒略。
\"我覺得值得一試。\"艾儒略說,\"李修然和卡洛琳娜的理念很特別。他們不是要簡單地用西方文化取代東方,而是尋求真正的融合。\"
一週後,大員港。
李修然親自來到碼頭迎接兩位神父。看著他們帶來的大量書籍和儀器,他的眼中充滿期待。
\"歡迎兩位。\"李修然說,\"學院已經準備就緒,就等你們來主持了。\"
湯若望環顧四周,驚訝地發現港口的建築融合了東西方的風格:\"這裡比我想象的還要有意思。\"
\"那是因為這裡不僅是貿易中心,更是文化交匯之地。\"李修然說,\"請跟我來,我帶你們去看看學院。\"
新建的學院坐落在港口高地上,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築。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天文臺。
\"這是按照您的著作《崇禎曆書》的原理設計的。\"李修然向湯若望解釋,\"希望能得到您的指點。\"
湯若望仔細檢視天文臺的構造,連連點頭:\"設計得很好。不過這個測量儀器還可以改進......\"
艾儒略則被牆上的地圖吸引。那是一幅結合了東西方製圖技術的世界地圖,上面標註著詳細的航線。
\"這些航線資料非常精確。\"艾儒略讚歎道。
\"這要感謝安娜·羅德里格斯的貢獻。\"李修然說,\"她是我們最好的航海師。\"
參觀完學院後,三人來到議事廳。卡洛琳娜和幾位重要人物已經在等待。
\"兩位神父,\"卡洛琳娜開門見山地說,\"除了主持學院外,我們還希望你們能幫助改良我們的武器裝備。\"
湯若望露出感興趣的表情:\"聽說你們在研究新式火炮?\"
\"不錯。\"李修然取出一份設計圖,\"這是我們根據西方火炮改良的版本,但在射程和精度上還有問題。\"
湯若望認真研究圖紙:\"問題出在火藥配方和炮膛結構上。這讓我想起在北京時,為崇禎皇帝改良火器的經歷......\"
\"您在北京的經驗正是我們需要的。\"卡洛琳娜說,\"現在的局勢越來越緊張,我們必須做好準備。\"
艾儒略突然問:\"你們就不擔心這些技術會被滿清得到嗎?\"
李修然搖頭:\"與其擔心技術擴散,不如著眼於如何培養人才。這也是我們建立學院的重要原因。\"
\"說得好。\"湯若望贊同道,\"知識本身無分中西,關鍵是用它來造福人類。\"
接下來的日子裡,學院逐漸走上正軌。湯若望和艾儒略不僅教授天文、地理等學問,還帶領學生們進行各種科學實驗。
有一天,當湯若望正在講解望遠鏡的原理時,一個學生突然問:\"老師,您覺得東西方文化有什麼本質區別嗎?\"
湯若望想了想,說:\"區別當然存在,但更重要的是互補。就像望遠鏡,鏡片是歐洲人發明的,但中國人對天象的觀察同樣深邃。只有結合兩者,才能看得更遠。\"
這番話得到了學生們的熱烈響應。在場的還有一些來自日本、朝鮮的學生,他們也開始分享各自的文化見解。
李修然站在教室外,聽著裡面熱烈的討論,心中充滿欣慰。這正是他期待的景象——不同文化背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