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戰略調整 (第1/2頁)
林妙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況且北方多平原曠野,利於騎兵馳騁,而當下龍虎軍兵力部署主要是圍繞此前作戰及後續戰略規劃所安排,難以在短時間內形成針對北方作戰在兵種搭配等方面具有優勢的力量,在可能面臨的兵種對抗上容易處於劣勢。所以必須等待後續依據戰略發展進一步合理調配擴充兵力,訓練出六十萬以上精銳之師,且各兵種配合默契時,才具備進軍北方的實力與底氣。
第二局勢權衡之利
林振興作為穿越者,對局勢瞭如指掌。當下北方雖已現亂象,但最嚴峻的時刻尚在崇禎五年之後。如今北方各方勢力與朝廷之間紛爭不斷,這種混戰局面恰能極大地分散朝廷的精力與資源。若此刻過早打破平衡,朝廷定會集中全力進行反撲,可此時林振興在南方的發展根基尚未穩固,必然會拖慢統一江南的步伐。不如暫且留存這北方的亂局,猶如在敵人後方埋下一顆不定時炸彈,為自身在南方的經營發展贏得寶貴的時間與空間,待時機成熟,再行北上之舉。
第三糧食供給之難
明末遭受小冰河時期的嚴重影響,南方出現洪澇災害頻繁。原本一年三熟的土地現在種兩季,原本一年兩熟的地方,如今也只能種一季作物。北方更是乾旱荒蕪,糧食產量銳減,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即便憑藉軍事力量強行征服北方,可面對數以千萬計嗷嗷待哺的百姓,現有的糧食儲備不過是杯水車薪,遠遠不足以支撐對北方的有效治理。“民以食為天”,若無充足糧食保障民生,民心難附,根基難穩,即便短暫佔領也必然陷入無盡的動盪與反抗之中。故而必須耐心等待,待糧食儲備充足,足以應對北方龐大人口的需求時,方可考慮揮師北上,成就統一北方之大業。
基於上述種種考慮,林振興對麾下軍隊做出了新的部署。
他將原本駐守在杭嘉湖平原的七萬大軍(即七十個步兵千總共人)進行了合理劃分。其中兩萬人返回杭嘉湖平原,負責駐守後方,而西山島更是守護的重中之重。西山島作為林振興的根基所在,島上設立了各種各樣的研究所,乃是林振興的科研基地。經過兩年多的悉心投入與建設,如今部分科研成果已然即將產出。為了確保此地萬無一失,一萬禁衛軍常年駐守於此。島上原本的原住民早已全部遷移至杭嘉湖平原,如今島上居住的除了高階將領的家屬之外,便是那些一心鑽研、默默奉獻的科研人員和各種工匠。
與此同時,東山島前面靠陸地的部分即後世的臨湖鎮,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改造,大量的工廠即將拔地而起,未來這裡將成為重要的生產基地。
南路大軍原本由林振興親自率領,總人數三萬人,但因有一萬近衛軍始終跟隨林振興,所以現在南路大軍只剩兩萬。林振興從原來駐守在杭嘉湖平原的七萬大軍當中,抽調20個千總南下,補充進南路大軍。同時,林振興還將從北路大軍當中抽調五個炮兵千總和張彪親自率領的一萬騎兵團的同時補充一萬步兵給北路大軍,還會從西路大軍、南路大軍當中各抽調一個炮兵千總和一個騎兵千總作為即將新組建的東路軍的騎兵和炮兵。
同時,三個月前新招募的第一批兩萬新兵將被平均分配到四路大軍當中,這樣既將新組建的東路大軍的總兵力將由20個步兵千總,加上12個騎兵千總,加上七個炮兵千總,以及海軍總指揮李長壽親自率領的一萬海軍和5000新兵,還要加上林振興的十個近衛軍千總,所以東路軍的陸軍千總達到47個和5000新兵,再加上一萬海軍和醫療隊伍,總人數接近七萬。
之後經過一系列調整,步兵方面,原南路大軍步兵數量經計算約為十個千總,補充新兵後,新增步兵數量約為23個千總,總計約33個千總。騎兵與炮兵經補充新兵及調配後數量維持在各五個千總。如此,陸軍總人數約多人,再加上一萬海軍以及醫療隊伍,南路大軍總人數已將近六萬人,由劉巖峰擔任新的統帥,準備率南路大軍繼續南下直擊福建,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將負責該地區的統一之戰。
北路大軍在抽調與補充後,其兵力變化為:33個步兵千總,六個騎兵千總,六個炮兵千種,再加上醫療隊伍,總人數超過五萬多。接下來趙剛將率北路軍,在李長壽副手韓波濤率領的部分海軍護送下,奔赴湖廣長江以南地區,去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統一征戰之旅,平定各方勢力,整合資源,為南方的穩定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之後,這部分海軍將留在長江上游弋,防守來自長江以北地區的威脅。
西路大軍在抽調一個炮兵千總和一個騎兵千總並分配5000新兵後,其各兵種兵力也有作出相應調整。由原來的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