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簽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斷則果無從生矣。
憂傷地說:有什麼妙法,能夠加以救護呢?我說:這是苦果,果必定有因。如果想要救苦,必須要斷除因種。因種斷除了,那麼業果就無從生起了。
故經雲,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遂將安士全書示之,企其刊板廣傳,普令見聞,同登覺岸。
所以經典中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於是將《安士全書》給他看,希望他來刊板,廣泛流傳,普令見者聞者,同登覺岸。
先生不勝歡喜,即令其甥趙步雲出資七百元,祈餘代任刊事。憶昔戊申,曾勸李天桂刊板於蜀,彼即祈餘作序。後以因緣不具,事竟未行。
劉先生非常歡喜,就令他的外甥趙步雲出資七百元,求我代理擔任刊印的事務。想到在過去戊申年(1908 年),曾經勸李天桂在四川刊印這本書,他就求我寫序。後來因為因緣不具足,事情竟然沒做成。
今蒙劉公毅然贊成,殆非小緣。竊以袁了凡四訓,為改過遷善之嘉言。俞淨意一記,為至誠格天之懿行。其發揮事理,操持工夫,最為嚴厲純篤,精詳曲盡。
現今承蒙劉在霄居士毅然贊成,實在不是小因緣。我認為《了凡四訓》,是改過向善的美善之言。《俞淨意遇灶神記》,是至誠感天的美好行跡。其中發揮事理,操守修持的工夫,最為嚴厲精純專一,精詳曲盡。
因分附於陰騭文廣義三卷之後。蓮池戒殺放生文,為滅殘忍魔軍之慈悲主帥。省庵不淨觀等頌,為滅貪慾魔軍之淨行猛將。
因此分別附在《陰騭文廣義》三卷的末後。蓮池大師的《戒殺放生文》,是消滅殘忍魔軍的慈悲主帥。省庵大師的《不淨觀》等頌文,是消滅貪慾魔軍的淨行猛將。
省庵勸發菩提心文,為沉淪苦海眾生之普度慈航。爰附於三種法門之後。譬如添花錦上,置燈鏡旁,光華燦爛,悅人心目。果能讀之,則不忠不恕之念,忽爾冰消。自利利他之心,油然雲起。
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是沉淪苦海眾生的普度慈航。附在三種法門的末後。譬如添花錦上,把明燈放置在鏡子旁邊,光華愈加燦爛,悅人心目。果真能夠閱讀,那麼不忠不恕的念頭,忽然如堅冰消融。自利利他之心,油然而生起。
從茲步步入勝,漸入漸深。不知不覺,即凡情而成聖智矣。庶可了生脫死,永出輪迴。面禮彌陀,親蒙授記。
從此步步進入勝境,漸漸深入。不知不覺,即凡情而成為聖智啊!這樣才可以了生脫死,永出輪迴。面見禮拜阿彌陀佛,親自得蒙佛之授記。
謹為閱此書者賀曰,久沉業海,忽遇慈航。遵行忠恕,歸命覺皇。信真願切,執謝情亡。感應道交,覲無量光。餘詳戊申序中,茲不復贅。
慎重地為閱讀這本書的人祝賀說:久沉惑業苦海,忽遇極樂慈航。遵行忠恕之禮,歸命大覺世尊。信心真實,願望迫切,執著凋謝,情見滅亡。感應道交,覲見無量光佛。其餘的詳看戊申年的序文,此處不再多說。袁了凡四訓鑄板流通序
聖賢之道,唯誠與明。聖狂之分,在乎一念。聖罔念則作狂,狂克念則作聖。其操縱得失之象,喻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可不勉力操持,而稍生縱任也。
成就聖賢的道路,唯有“誠”和“明”這兩方面。聖人與愚狂人的分別,在於一念心。聖人失去正知正覺就成為狂妄的人,狂妄的人克服邪念就能作聖人。我們嚴持操守便得聖賢之道,如果失去操守,放縱慾望就得不到。好比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此有志修聖賢之道的人不可不勉力操持。不可稍微萌生放縱任意的心。
須知誠之一字,乃聖凡同具,一如不二之真心。明之一字,乃存養省察,從凡至聖之達道。
要知道“誠”這個字,是聖人和凡夫共同具有的一如不二的真心。“明”這個字,是我們存心養性,不斷反省觀察,從凡夫到達聖賢的公認準則。
然在凡夫地,日用之間,萬境交集。一不覺察,難免種種違理情想,瞥爾而生。此想既生,則真心遂受錮蔽。而凡所作為,鹹失其中正矣。
然而,我們身為凡夫,在日常生活中,面對萬緣境界現前,一不覺察清楚,內心種種違背綱常倫理的情感和妄想,難免(不由自主地)忽然生起。這種無明妄想既然生起來,那麼真心就被禁錮遮蓋了。而後凡所作所為都失去其中正的道理。
若不加一番切實工夫,克除淨盡。則愈趨愈下,莫知底極。徒具作聖之心,永淪下愚之隊。可不哀哉。
如果不切實下一番苦功夫,剋制慾望,將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