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路偷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公元前2070年,華夏大地仿若一片風雲匯聚的浩渺滄海,往昔部落聯盟共治天下的格局已悄然鬆動,那維繫多年的平衡似風中殘燭,搖搖欲墜。各部落間人心浮動,或期盼、或猶疑、或暗懷心思,皆在這歷史的轉折點上,等待著一場足以改寫乾坤的變革降臨,整個世間都瀰漫著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與期待。
《竹書紀年》中載:“帝舜薦禹於天,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喪畢,禹辭闢舜之子商均於陽城。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後,姓姒氏。禹崩,三年之喪畢,益讓帝禹之子啟,而闢居箕山之陽。啟遂即天子之位,是為夏后帝啟。”這段文字,清晰地勾勒出了從大禹承繼舜位到啟承接大統的脈絡,其間權力的交替、人心的向背皆躍然紙上,也見證著世襲制在歷史的浪潮中逐漸站穩腳跟,夏朝的嶄新篇章就此緩緩翻開。
在這波譎雲詭的年歲裡,陽城之中,有個名叫阿禾的年輕農夫,生得面龐黝黑,透著一股莊稼人特有的質樸與憨厚。他身板結實,那是常年在田間勞作練就的好體魄,性格呢,說好不好,說壞也不壞,就是有時候軸了些,認死理,一旦心裡有了主意,十頭牛都拉不回來。阿禾自小就跟著父輩在田間耕耘,對那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每日裡最關心的,便是莊稼的長勢,盼著能有個好收成,讓一家人衣食無憂。
初春的陽城,寒意尚未全然褪去,晨霧還如輕紗般繚繞在田間地頭。阿禾早早便扛著農具,往自家的田地裡走去,一路上,瞧見不少鄰里也都紛紛出門,開始了新一年的勞作。
“阿禾啊,你聽說了沒,如今這天下共主之位的事兒,可還懸著呢,也不知最後會咋樣呀。”隔壁的阿伯一邊整理著農具,一邊憂心忡忡地跟阿禾搭話。
阿禾一邊翻著地,一邊甕聲甕氣地回道:“咱管那幹啥,咱把這地種好了,有糧食吃,比啥都強。這天塌下來,還有高個兒頂著呢。”說罷,手上的動作不停,一鋤頭下去,翻起一塊帶著溼氣的泥土,那泥土的氣息在空氣中散開,倒讓他心裡踏實了幾分。
這日,阿禾正在田裡忙著除草,忽然聽到遠處傳來一陣喧鬧聲,那聲音越來越大,似是有不少人正朝著城中的廣場湧去。阿禾心中好奇,便將鋤頭往地裡一插,拍了拍身上的泥土,也跟著人群走去,想去看個究竟。
到了廣場,只見各個部落的首領們齊聚於此,眾人面色各異,氣氛凝重得如同那鉛灰色的天空,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益和啟站在眾人之前,正言辭懇切地說著各自的想法。
益向著眾人拱手,一臉誠懇地說道:“諸位,我承蒙大禹王厚愛,曾伴其左右,亦習得幾分治理之道。如今大禹王已逝,我願承其遺志,繼續引領諸位,保這天下太平,還望諸位能信我、助我啊。”
啟卻身姿挺拔,目光堅定而有神,朗聲道:“我乃大禹王之子,自幼隨父治水,歷經諸多艱難險阻,深知百姓疾苦。這天下,是父親與諸位共同打拼而來,如今他將這擔子交予我,我自當擔起此責,定能讓各部落安居樂業,讓萬民過上好日子,我相信我有這個能力,也望諸位能認可我。”
啟的話音落下,底下的部落首領們便交頭接耳起來,有的微微點頭,似是認可啟所言;可也有的皺著眉頭,面露猶豫之色,畢竟禪讓之制沿襲已久,這突然要改為子承父業,心裡一時還轉不過彎來。
阿禾站在人群中,撓了撓頭,小聲嘀咕著:“哎呀,這事兒可真夠麻煩的,就好比咱種地,往年都是按老法子來,這冷不丁要換個新花樣,還真怕收成不好呢,也不知他們最後咋決定呀。”周圍的人聽了,有的覺得他這比喻實在,忍不住笑了笑,阿禾見有人笑,還挺納悶,心想自己說得都是大實話呀,有啥好笑的呢。
這時,一位白髮蒼蒼的老族長站了出來,他拄著柺杖,清了清嗓子,高聲說道:“啟賢能之名,吾等早有耳聞,且大禹王治水之功,惠及萬民,如今其子承其位,亦是順乎天理人情。再者,益雖也曾輔佐大禹王,然其威望尚不足以服眾啊。”老族長的話彷彿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瞬間激起千層浪,不少原本搖擺不定的部落首領聽了,紛紛點頭稱是,原本僵持的局面開始漸漸朝著啟這邊傾斜。
阿禾看著這一幕,心中暗自思忖:“嘿,瞧這架勢,這啟說不定還真能成事兒呢,要是他能讓天下太平,咱這莊稼說不定也能長得更好,就不用老擔心發大水啥的了。”想著想著,他臉上竟不自覺地露出了一絲期待的神情。
日子一天天過去,關於天下共主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