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路偷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858年,清朝咸豐八年,整個大清王朝已然是千瘡百孔、搖搖欲墜。國內太平天國運動依舊勢頭兇猛,太平軍與清軍在廣袤的中華大地各處激烈交鋒,大片的土地陷入戰火之中,百姓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而在外部,英法聯軍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變本加厲地侵略,沿海諸多城市慘遭蹂躪,他們憑藉著堅船利炮,一路北上,直逼京津地區,清政府在軍事上節節敗退,根本無力抵抗列強的攻勢。在這樣內外交迫的絕境之下,為了求得一時的安穩,避免京城遭受更大的災難,清政府不得不硬著頭皮與列強坐到談判桌前,商討簽訂《天津條約》,這無疑是一種無奈之舉,是在列強的威逼之下,犧牲諸多國家主權和利益,來試圖暫緩那如狂風暴雨般襲來的侵略壓力,可這也讓國家陷入了更深的屈辱深淵之中。
據《咸豐朝外交屈辱錄》記載:“八年夏,英法聯軍陳兵大沽口外,繼而攻陷大沽炮臺,長驅直入,兵臨天津城下。清政府震恐,急遣使臣議和,英法等國恃強凌弱,提出諸多苛刻條款,諸如增開通商口岸、允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內河通航權等,清政府雖心有不甘,然無力再戰,權衡再三,終在威逼之下,於天津簽訂此等喪權辱國之條約,自此,國之主權再遭踐踏,門戶洞開,列強之貪慾更甚,而大清之困局,愈發難解矣。”從這段文獻資料中,清晰地呈現出了當時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時那被迫無奈的悽慘處境,以及條約內容對國家主權造成的嚴重損害。
阿才,是個剛滿三十三歲的青年,本是天津城裡一個普通的碼頭工人。他性格豪爽仗義,為人正直,平日裡最看不慣那些仗勢欺人的惡行,只要見到工友或者街坊受了欺負,總會毫不猶豫地站出來幫忙。不過,他性子有些急躁,做事有時容易衝動,沒考慮周全就付諸行動了。阿才的父母都是貧苦的百姓,靠著微薄的收入艱難維持生計,一家人在這亂世之中,只求能平平安安地過日子。可隨著英法聯軍的逼近,天津城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阿才的生活也被徹底打亂了,看著家園即將遭受戰火的侵襲,他對列強充滿了憤恨,也對清政府的軟弱感到無奈,心中暗暗期盼著能有轉機出現。
這一年初春,天津城的氣氛就已經格外緊張了,碼頭的生意也冷清了許多,大家都在傳言英法聯軍就要打過來了。阿才依舊每天去碼頭做工,可心裡總是沉甸甸的。
有一天,阿才在碼頭卸貨時,聽到幾個工友在議論:“聽說那洋鬼子的戰艦可厲害了,咱這大沽口的炮臺怕是守不住啊,這要是城破了,咱可咋辦呀?”
阿才聽了,氣憤地說:“咱不能就這麼等著他們來欺負啊,得想辦法保衛咱們的家園才是!”
工友們都無奈地搖搖頭,說:“咱們這些窮苦老百姓,能有啥辦法呀,還得靠朝廷的軍隊呢。”
可阿才心裡卻想著,自己不能就這麼幹坐著,得做點什麼。於是,他下班後,就去打聽有沒有什麼可以幫忙抵禦外敵的事兒。
沒過多久,他聽說城裡在組織一些青壯年幫忙運送物資,支援大沽口的守軍,阿才毫不猶豫地就報名參加了。
他跟著運送物資的隊伍,往大沽口方向走去。一路上,看到不少清軍士兵在往前方趕路,可他們的神情中都透著疲憊和不安,阿才心裡隱隱覺得情況不太妙。
當他們到達大沽口附近時,只見炮臺那邊戒備森嚴,士兵們都嚴陣以待。阿才他們把物資卸下來後,正準備返回天津城,突然,遠方的海面上出現了英法聯軍的戰艦,一艘艘戰艦氣勢洶洶地朝著大沽口駛來。
阿才瞪大了眼睛,看著那越來越近的戰艦,心中湧起一股怒火。聯軍的戰艦很快就進入了射程,隨著一聲令下,大沽口炮臺上的清軍開炮了,炮彈朝著聯軍的戰艦飛去,在海面上濺起一片片水花。
可英法聯軍的戰艦也開始還擊了,他們的炮火更加猛烈,一顆顆炮彈精準地落在炮臺周圍,一時間,炮臺上煙塵瀰漫,不少清軍士兵被炸飛,慘叫連連。
阿才站在不遠處,心急如焚,他想衝上去幫忙,可被身邊的人死死拉住,說:“你不要命了呀,咱上去也沒用啊,這洋鬼子的炮火太厲害了。”
儘管清軍奮力抵抗,但終究敵不過聯軍強大的火力,大沽口炮臺還是被攻陷了,聯軍計程車兵們開始登陸,朝著天津城的方向進發。
阿才看著這一幕,眼中滿是淚水,他恨自己無能為力,也恨這列強的殘暴和清政府的軟弱。
隨著英法聯軍逼近天津城,城裡的百姓們紛紛開始收拾東西,準備逃難。阿才的父母也勸他一起走,可阿才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