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路偷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60年,新中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艱難局面,困難時期悄然來臨。此前幾年,“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出現的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等“左”傾錯誤,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經濟秩序,加上從1959年到1961年,我國又遭遇了嚴重的自然災害,糧食和副食品短缺問題愈發突出,整個國家進入了一段異常艱難的時光。
當時的歷史文獻有著這樣的記載:“庚子年,國逢困厄,前有‘大躍進’、人民公社化之失,後遇天災肆虐,農產銳減,物資匱乏,民生維艱,舉國上下共克時艱,期以堅毅之心渡此難關也。”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日常的衣食住行都面臨著重重困難。
劉堅毅,三十五歲,是一名基層的公社幹部,他出生在北方農村的一個貧苦家庭,從小就深知糧食的來之不易,也親身經歷過舊社會百姓受苦受難的日子。正因如此,他對新中國懷著深厚的感情,一心想著為家鄉的發展、為鄉親們過上好日子貢獻力量。他性格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堅毅剛強,面對困難從不輕易低頭,總是想盡辦法去克服。
劉堅毅所在的公社,原本在“大躍進”時期也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大家都忙著大鍊鋼鐵,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不切實際的產量目標上,導致農田的耕種受到了影響。到了1960年,糧食短缺的問題開始在公社裡凸顯出來。
起初,公社裡的食堂還能勉強維持供應,但慢慢地,糧食越來越少,飯菜也變得越來越稀。劉堅毅看著鄉親們日漸消瘦的面容,心裡別提多難受了。
“大家先彆著急,咱們一起想想辦法,總會渡過這個難關的。”劉堅毅在公社的大會上,強打起精神安慰著大家,可他心裡其實也很焦慮,不知道該從哪裡去尋找更多的糧食。
為了能讓大家多吃一點,劉堅毅帶頭組織起了生產自救活動。他帶著公社裡的青壯年們,去開墾那些荒廢的邊角地,希望能多種出一些糧食來。大家拿著鋤頭、鐵鍬,在初春還帶著寒意的土地上,奮力地勞作著。
“同志們,加把勁啊,這些地雖然不大,但只要種好了,就能多收一點糧食,就能讓家裡的老人孩子多吃幾口啊。”劉堅毅一邊揮舞著鋤頭,一邊給大家鼓勁兒。
然而,由於缺乏足夠的種子和肥料,這些新開墾的土地收成並不理想。但劉堅毅沒有放棄,他又想到了可以去山上尋找一些能吃的野菜、野果來補充食物。
於是,他帶著幾個熟悉山路的村民,爬上了附近的山頭。山上的路並不好走,荊棘叢生,一不小心就會被劃傷。但劉堅毅顧不上這些,他的心裡只想著能找到更多能吃的東西,緩解公社裡的糧食危機。
“劉幹部,你看那邊好像有一片野菜,看著能吃呢。”一個村民指著不遠處喊道。
劉堅毅趕忙走過去,仔細辨認後,確定是可以食用的野菜,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說:“太好了,咱們趕緊採回去,讓食堂給大家煮了吃。”
就這樣,他們揹著滿滿的一筐筐野菜回到了公社,食堂的師傅們把野菜清洗乾淨,煮成了一鍋鍋野菜湯,雖然味道有些苦澀,但在那個糧食匱乏的時期,也算是難得的食物了。
除了糧食問題,公社裡的生活用品也十分短缺。像鹽、布料這些基本的物資都很難買到,大家的衣服破了只能縫了又縫,補了又補。
劉堅毅的妻子看著家裡已經破舊不堪的衣服,對他說:“堅毅啊,這衣服都沒法再補了,孩子們都沒件像樣的衣服穿了,可咋辦呀?”
劉堅毅無奈地嘆了口氣說:“現在物資緊張,大家都一樣啊,先湊合著穿吧,等過了這個難關,咱們再想辦法做新衣服。”
為了能讓公社裡的婦女們也參與到解決困難的行動中來,劉堅毅組織她們成立了一個手工小組,把家裡不用的舊布收集起來,做成一些鞋墊、手帕等小物件,拿去和其他公社或者附近的村子交換一些生活用品。
在這個過程中,劉堅毅還積極向上級反映公社裡的實際情況,希望能得到一些支援。上級部門其實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但還是盡力調配了一些糧食和物資下來,雖然數量不多,但也讓公社裡的人們感受到了一絲溫暖和希望。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冬天,寒冷的天氣又給大家帶來了新的考驗。公社裡的取暖物資嚴重不足,很多人家都沒有足夠的煤炭來取暖。
劉堅毅看著那些老人和孩子在冰冷的屋子裡凍得瑟瑟發抖,心急如焚。他發動大家一起去收集柴火,把公社周邊能砍的枯樹枝都收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