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路偷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洪武九年,也就是公元1376年,我叫張謙,本是應天府裡一個小小的司吏,每日裡就在那衙門中,圍著各種文書卷宗打轉,做著些抄抄寫寫、整理歸檔的瑣碎事兒。原以為日子就會這般平平淡淡地過下去,卻不想,朝廷這一年推行的“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之舉,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讓我這小人物的生活也跟著泛起了層層波瀾。
《明史·職官志四》記載:“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從二品;左、右參政,從三品;左、右參議,從四品。其屬:經歷司,經歷一人,從六品;都事一人,從七品;照磨所,照磨一人,從八品;檢校一人,正九品;理問所,理問一人,從六品;副理問一人,從七品;提控案牘一人,未入流;司獄司,司獄一人,從九品;庫大使一人,從九品;倉大使一人,從九品;雜造局、軍器局、寶泉局、織染局,各大使一人,從九品。”初讀這規制條文時,我便知曉,這可不是簡單的名稱改換,而是關乎著朝廷對地方治理的一場大變革吶,往後這地方上的事兒,怕是要全然不同了。
那一日,我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衙門,正準備開始整理昨日未做完的卷宗。剛坐下,就瞧見平日裡幾個愛閒聊的同僚湊在一塊兒,壓低著聲音,卻又眉飛色舞地說著什麼。我這心裡頭的好奇勁兒一下子就被勾了起來,放下手中的活兒,湊過去問道:“喲,諸位今兒個這是聊啥呢,如此熱鬧?”
其中一個同僚瞥了我一眼,神秘兮兮地說:“張謙啊,你還不知道呢,朝廷下了旨意,要把行中書省改成承宣布政使司了,這往後啊,地方上的權力分配、辦事章程,可都得跟著變咯。”
我一聽,瞪大了眼睛,滿臉驚訝地說道:“竟有此事?這好好的行中書省,怎麼說改就改了呀?”
另一位年長些的同僚搖了搖頭,緩緩說道:“你這榆木腦袋,朝廷這麼做,定是有深意的呀。那行中書省權力太大,地方上容易滋生些獨攬大權、不聽使喚的事兒,如今改成這承宣布政使司,就是要把權力分散開,讓地方治理更有條理唄。”
我聽了,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心裡卻在想著,這一改,衙門裡的事兒怕是要更繁雜了,也不知道往後會變成什麼樣呢。
沒過多久,這改制的訊息就在應天府裡傳開了,街頭巷尾的百姓們也都在議論紛紛。我休沐那日,走在街市上,便聽到有人說:“聽說了沒,朝廷要變一變地方上的衙門了,也不知道這對咱老百姓的日子有啥影響呀。”
旁邊一人接話道:“管他呢,只要能讓咱這日子過得安穩,賦稅交得明白,那就是好事唄。”
我聽著他們的談論,暗自笑了笑,心想這百姓們想的倒也實在,只是這改制背後的門道,怕是他們也不太明白呢。
而在朝堂之上,我雖無緣親見那場面,卻也能想象到定是一番熱議。陛下召集大臣們商議此事,那氣氛想來是既嚴肅又熱烈。
吏部尚書出列,躬身說道:“陛下,這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雖是好事,可這人員的調配、職責的劃分,都得細細琢磨呀,稍有不慎,怕是會亂了地方上的政務呢。”
陛下微微點頭,說道:“愛卿所言極是,這改制關乎重大,需得周全考慮,眾愛卿可暢所欲言,說說各自的想法。”
戶部尚書也上前說道:“陛下,那承宣布政使司日後掌管一方民政、賦稅等諸多事務,這賦稅的徵收標準、倉儲的管理,都得有個明確章程,可不能出了岔子呀。”
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有的說要嚴格選拔布政使等官員,確保德才兼備;有的說要規定好與其他地方衙門的協作關係,避免推諉扯皮,朝堂上一時熱鬧非凡,都在為這改制之事出謀劃策。
我所在的衙門,也開始為這改制做準備了。上司吩咐我,要把以往行中書省相關的文書檔案都梳理一遍,把涉及地方治理、政令傳達等方面的內容整理出來,好供上面參考,以便更合理地制定新的辦事規則。
我心裡雖叫苦不迭,想著這得費多少功夫啊,可嘴上也不敢抱怨,只能應了下來,每日裡埋頭在那堆積如山的卷宗裡,翻找著、記錄著,眼睛都快熬紅了。
有一回,我實在累得不行,便跟一同整理卷宗的同僚打趣道:“哎呀,這朝廷改個衙門名兒,可把咱們給折騰壞了,我這眼睛瞅著這些字,都快看成雙影了,感覺比那進京趕考的書生還辛苦呢。”
那同僚也苦笑著回道:“誰說不是呢,不過這也是朝廷的大事,咱做小吏的,只能盡力做好,只盼著這改制早點弄完,咱也好鬆口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