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始的生命。
當然,這個心性不是隻有離一切相,它是清淨心,它離相,但是還得要具足。“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還要什麼?它有一種造作的功能。你說我沒有相狀,但是我的心很沉悶。那你這個叫做偏空闇證,你這個是闇鈍相。所以你看那個懷讓禪師,他開悟以後遇到六祖大師,他說:“說似一物即不中。”欸,這個清淨心離相。六祖大師高人,還是繼續問:“還有修證否?”他答:“修證即不無,染汙即不得。”可以!就是說,當你離相清淨的時候,你還要看看你這個心有沒有造作的功能。這個難就難在,它必須要離相清淨,無所得;它還得無所不能,它要有功能。就是它是一種“相狀拿掉,功能儲存”。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這一念的離相清淨的心找不到,後面咱們就不談了,就沒辦法談下去了。那你就是永遠活在諸法因緣生,你就創造一個相狀把自己給框住了。你過去生是人天種性,你今生還是人天種性。所以諸位!你今天要會歸到所謂的會三歸一,要走上佛道,要走上自在,第一個,不管這個相狀以前幫過你,不管這個相狀再怎麼好,你現在是時候放下了。
那怎麼放下呢?就回光返照。你向外找就找不到了。你向外找,就順著你過去的因緣,這個相狀就加深。所以只能夠迴光返照。當然這個地方可能用觀照的,或者是用誦經的。我覺得誦經是很重要,智者大師就是誦《法華經》,誦到哪一個段,突然間開悟!蕅益大師誦《楞嚴經》,誦到“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怎麼有這個大覺能夠創造宇宙萬法呢?他迴光返照,開悟!所以我們的建議是,你可以先明白一個道理,建立一個心中的清淨心,這個就是清淨但又具足,你可以去誦經。你這個清淨心,你花個半年一年找到以後,就容易了。
當你把一念的清淨心在心中建立起來的時候,你把你過去的修行的老路因緣再放進來,叫做法法消歸心性。說,欸,那我還不是走以前的路?諸位!不一樣了,不一樣了。你以前沒有建立清淨心,那叫做弄假成真;你現在建立清淨心,叫做借假修真。這個時候,青山依舊在,但是夕陽已不是昨天的夕陽了。所以你清淨心建立起來以後,你還是一樣。說開悟以後幹什麼呢?“悟後依然擔板漢。”八十八佛照拜,佛號照念,照樣往生。但是現在的你跟過去的你不一樣,你已經擺脫相狀的繫縛。你現在叫做借相,不是取相。
這個時候,從建立一念心性法法消歸,最後就是發願成就。發願我們現在沒有講到,《法華經》前面的十四品,它偏重在會三歸一,發明一念心性,借假修真。會三歸一,把三乘會歸到一佛乘。後半段的<從地湧出品>以後,開始從空出假,發願,發成佛之願。
總而言之,《法華經》的會權入實,就是四個字做總結:莫向外求!
這個很重要。諸位!當然,修行一定有回報,沒有回報誰修行呢?我每天拜八十八佛,結果沒回報,那誰還修行呢?修行應該有回報。佛陀也沒有說不應該有回報。但是你不要從因緣裡面得回報。現在我們凡夫最大的問題就是說,我們喜歡向外、向因緣求回報。你看,我做了那麼多善事,你來生總該給我個人天的快樂吧?哦,結果你得到的是糖果。諸位!你不要向因緣求回報,真如會給你回報;而真如給你的回報,按照祖師的說法,日劫相倍,是百千萬億倍因緣給你的回報。但是它是這樣:你今天向因緣求回報,真如門就關起來了。你要因緣給你回報,真如就不給你了。你心中無所得,真如就會回報你。就這樣子。
所以我們現在問題出在哪裡?不是我們今天修行有問題,是我們的觀念。我們喜歡向外追求回報,就是心外求法。這個觀念你不改,你就永遠做不出什麼大功德,就是你永遠活在過去的這種老路子,你的因緣就是這樣走下去了,就沒有回頭路了,直到遇到《法華經》開始修正。問題不在所修的法門,是心態錯了!人生是應該有個目標,有個追求,但是請你不要向外追求。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權法的操作是對的,你修四諦、修十二因緣、修六度,都沒有錯,但是錯就錯在你不能從因緣裡面得到回報。你應該是要在無所求的角度,你應該假借四諦、十二因緣,“託彼依正,顯我自性”,你應該要追求來自真如給你的回報,叫做迴光返照。一念之差,天差地別:一個叫做一佛乘,走上了康莊大道;一個是越走越窄,走上了鄉間的小路,結果走不出來。
所以這個地方就是會權入實。先把實法建立起來——一念心性,然後把權法拉到一念心性,最後發願,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