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把佛陀的核心思想都學完了,剩下就是你怎麼去實踐了。所以這個地方佛陀等於宣告,到此已經是諸佛之秘要了。從凡夫的角度,佛法講到一念心性已經講到極限了。這個你應該要深信不疑。
子六、頌揀偽敦信
看最後的總結,判斷真偽。
以五濁惡世 但樂著諸欲
如是等眾生 終不求佛道
當來世惡人 聞佛說一乘
迷惑不信受 破法墮惡道
有慚愧清淨 志求佛道者
當為如是等 廣贊一乘道
舍利弗當知 諸佛法如是
以萬億方便 隨宜而說法
其不習學者 不能曉了此
汝等既已知 諸佛世之師
隨宜方便事 無復諸疑惑
心生大歡喜 自知當作佛
這以下有四段,來判定這個法所產生的不同的效果。
第一個,毀謗墮落。生長在五濁惡世的眾生,內心一方面貪著五欲,一方面他很難去追求無上的菩提。所以,未來世的惡人,這種邪見眾生,如果聽聞佛陀講一佛乘,就是所有的因緣的修學終究會歸到一念心性,他可能會“迷惑不信受”,甚至於“破法墮惡道”,就毀謗一佛乘。
這意思就是說,如果你聽了《法華經》,你不能接受,沒關係,但是你不要講話,你不要出言毀謗。就是說,這個法門對我可能不適合,那沒關係,你回到你過去的因緣所生的修證,那你還是慢慢地進步。但是你千萬不能毀謗,因為這個是斷了眾生成佛之道。如果沒有《法華經》,眾生只能在因緣裡面打轉,那就沒有一個會歸處了,這個佛法就沒辦法收尾了。所以這個是很重要的關鍵。
第二個,信解有益。如果你有慚有愧,內心調柔清淨,我執、法執比較淡薄,而且你有這種志向追求佛道,那麼這個人應該要廣贊一佛乘法門。就是說,你一方面事修,一方面理觀,這樣子是快速的妙法。
第三個,這個法的殊勝,講妙法殊勝,法性平等。“舍利弗當知,諸佛法如是。”就是,不是我講一佛乘,所有諸佛的法門其實都是一佛乘的妙法,只不過它的過程用種種的方便,隨宜而說種種因緣的差別相。
所以這個妙法,注意:“若不習學者,不能曉了此。”《法華經》只有從學習聽聞而來,沒有一個人說我自己打坐的時候悟到。不可能!你有可能悟到無常,“春觀百花開,秋睹黃葉落”這種小小的智慧,你從日常生活可能悟到,但是你絕對不可能悟到你有一個真如本性,你不可能的。只有一種情況,乖乖地向佛陀學習,就這樣。因為這個是諸佛所護念的傳承,這一條路只能夠“欲知山上路,須問過來人”。這個法是很特別的,沒有人傳承,你根本不可能悟到的。
最後我們看總結,歡喜作佛。“汝等既已知,諸佛世之師”,你們都已經了知了三世諸佛是一切導師中最圓滿的。佛陀先“隨宜方便事”,先為實施權。你們現在成就阿羅漢果也好,成就菩薩的權教果位也好,都不要疑惑,這只是一個過程。只要你們把正念真如的法放上去,你們就能夠“心生大歡喜,自知當作佛”。後面的路還可以繼續往前走的,不是到頂了。每一個眾生成佛都是有分的。
我們<方便品>就講到這。<方便品>,蕅益大師說,其實它是開權顯實,它的重點在真實,應該講“真實品”,怎麼叫<方便品>呢?你別忘了,當我們是一個初學者,我們還是要透過方便而悟入真實的。沒有方便哪有真實呢?所以你看,佛陀在本經裡面處處講到方便,“若人一舉手,乃至小低頭,皆已成佛道。”
就是,《法華經》是不能離開方便的,《法華經》是方便門的收尾。你如果把方便拿掉,《法華經》是不能單獨存在的,理觀那就變成禪宗了。你今天把方便拿掉,那這是標準禪宗的思想。禪宗的思想當然是很快悟入心性,但是它缺乏三寶的因緣的方便,就像印光大師說的,很容易退轉。所以我再講一次,心性的法門,沒有三寶的攝受,非常危險。所以本經叫<方便品>,就是“安隱眾生故”,先讓我們活在三寶的光芒當中,然後再開顯心性。佛陀的態度是這樣子的。
所以,你必須要在方便修行的角度,比方說你已經開始唸佛了,再來學《法華經》,這才對。你不能什麼事都不做就學《法華經》,那你怎麼提升呢?它是要開權顯實,結果你什麼權法都沒有,那你要顯什麼東西呢?就是說,你已經有一個方便門了,但是你走了半天,你覺得,難道佛法就是這樣子嗎?心有疑悔。你學《法華經》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