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陀的確發這個願。
以上是以果地跟因地來勸信:一念心性是眾生本具,應該安住。
子四、舉五濁 分四
醜一、總標五濁障大
若我遇眾生 儘教以佛道
無智者錯亂 迷惑不受教
前面我們看佛陀為實施權,佛陀是針對眾生的根機來論斷為實施權。那麼這個地方佛陀約大環境。整個大環境,也是佛陀施設方便的一個考量。就是說,今天我在五濁惡世遇到了這些眾生,假設我一開始就開權顯實,說,諸位,你們不要追求人天果報,也不要追求出世涅盤,我告訴你們直接成佛之道,安住一念心性,儘教以成佛之道。那麼這樣子有什麼問題?兩個問題:
第一,“無智者錯亂”。善根不成熟人,他會錯認訊息。他說,哦,一念心性超越因緣所生法,好!那這樣子就執理廢事,就“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他否定了因果。那這樣子就糟糕了,還不如回到權法更好。這是第一個問題:他會產生一種錯亂。
第二個,“迷惑不受教”。前面是執理廢事,這以下就相反,執事昧理。他有所得心很重,你不滿足他的需求,你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他可能就懷疑、誹謗,他不受這個教化。
醜二、別明五濁障大
也就是說,佛陀在五濁惡世當中,他遇到的眾生的問題更復雜,所以我們看醜二的“別明五濁障大”。
我知此眾生 未曾修善本
堅著於五欲 痴愛故生惱
以諸欲因緣 墜墮三惡道
輪迴六趣中 備受諸苦毒
受胎之微形 世世常增長
薄德少福人 眾苦所逼迫
入邪見稠林 若有若無等
依止此諸見 具足六十二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我慢自矜高 諂曲心不實
於千萬億劫 不聞佛名字
亦不聞正法 如是人難度
這個地方,佛陀就以一個晚年的佛陀,回憶他當初剛成道時的佛陀在說法之前遇到的是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佛陀就為舍利弗講清楚當時是什麼環境。我們看看佛陀剛出道的時候,他面對的是一個什麼環境。
“我知此眾生,未曾修善本。”我知道很多的弟子都是從外道轉過來的,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很多很多,缺乏這種大乘的善根,只有外道跟小乘的善根。這種善根的人,對五欲的果報是很執著的,“堅著於五欲,痴愛故生惱。”一方面貪愛,一方面執著。這個“痴”就是,他這個貪還不是一般的貪,是很堅固的,所以他產生了惱。貪愛心的結果就是“得時多怖畏,失時懷憂惱”,得到的時候就是怖畏,怖畏失去;失去的時候就憂惱,所以他這個心很粗重。“以諸欲因緣”,對這種貪愛的因緣,他很容易墮三惡道,在輪迴六道中備受種種老病死的痛苦。就是說,因為他對三界果報的貪愛,要麼造罪,要麼修善。如果他有造罪的因緣就墮三惡道;如果他修善,修善沒有到三惡道,輪迴三善道,但也是“備受諸苦毒”。
所以,這說明了眾生濁。眾生在當時的環境對果報的貪愛,產生很嚴重的顛倒。
我們看命濁,就是壽命的障礙。“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長。”那麼他受胎的時候,五濁惡世是一種胞胎,它可不是極樂世界的蓮花化生。這種胞胎是慢慢地由小變大,而且“世世常增長”,這種輾轉相續無有窮盡,一生一世都是這樣。所以,“薄德少福人”,這種沒有福德,沒有善根的人,“眾苦所逼迫”。就是這個壽命短暫,他沒辦法長時間地修學。所以佛陀必須要在短時間內給他一個安定的法,因為時間緊迫了。這個命濁,壽命短暫。
再看當時的邪見。那佛在世的時候,邪見很厲害,九十六種外道。眾生在佛陀沒有出世之前,“入邪見稠林”,就像一個人走入稠林走不出來,或者執著有——常見,或者執著空——斷滅見。“依止此諸見,具足六十二”,九十六種外道等於是六十二種邪見,要麼著空,要麼著有。也就是說,他不但是壽命短暫,他心中還有堅固的邪見。
再看他的煩惱。“深著虛妄法,堅受不可舍。”對於五蘊生起的假相,他過去生享受過這種五欲的快樂,就把它抓在心中不願意棄捨。或者“我慢自矜高,諂曲心不實”。懈怠的人是貪愛,有德的人是高慢,就是心中不正直,就這兩種的煩惱:要麼貪愛,要麼高慢。
我們再看看劫濁,劫濁等於總結了。“於千萬億劫,不聞佛名字。”所以,煩惱邪見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