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比方說你們家保險箱有一個黃金,本來就有這個黃金。你一開始不知道,你爸爸走的時候也沒交代,後來你透過種種的遺囑學習:哦,原來我們家保險櫃放在那裡,有一個黃金!這個叫做你本來有的。如果你現在到外面,跟某甲借三百塊,跟某乙借三百塊,跟某丙借四百塊,你有一千塊。這一千塊是你借來的,可不是你本來有的。借來的東西,你死亡到來的時候全部歸還,暫時借你用的。
所以,你如果是聰明人,要借假修真。你如果沒有透過佈施持戒忍辱的修行來啟動你的善根,那你叫做借假不修真,借來以後再還回去,結果你的心性沒有增長。所以,《法華經》的善根一旦啟動就停不下來,因為它是你本來有的。
有一種情況,後面會說到,你墮三惡道,暫時停止,但是它不會退。《法華經》的善根一旦被喚醒,就是這個沉睡的真如一旦被你喚醒,只有一種情況,就是它可能會暫時停止,但是它那個招感力也會帶動你遇到三寶。就是在地獄,因為你的第六意識昏鈍,所以你沒辦法產生慚愧觀照;但是你只要得到人身——你如果學《法華經》,一旦你來生得到人身,只要得到人身,就會快速成長。你最好不要到天上去,因為天上也是闇鈍。得到《法華經》的人,除非不要讓他得到人身,否則,得到人身他叫一個快速成長,因為他善根被啟動以後就停不下來。為什麼?因為是他本來的東西,他可不是跟因緣借來的。
這個地方說明了兩種:就是你聽了《法華經》以後,你最好是向妙光法師、八王子學習,煩惱輕薄,善根深厚,快速成佛。如果不幸,我們聽了《法華經》,但是煩惱還是很重,那也沒關係。你看彌勒菩薩,當初聽了《法華經》以後不也是求名求利嗎?但是你看他現在,等覺菩薩!是吧?
這個地方是講到《法華經》聽完以後的兩種因緣。
己四、分明判答
今見此瑞,與本無異,是故惟忖: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這一段是前面四段的一個總結。文殊菩薩廣泛引用兩萬尊佛有相同的名號等等,最後說法入滅,弟子們有兩種受益:一個是善根厚者受益,一個是煩惱重者受益。最後總結:“今見此瑞,與本無異。”我們現在看到的此瑞,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放光瑞相,那麼跟“本”,“本”就是過去日月燈明佛所現的放光瑞相是相同的。所以文殊菩薩合理地推論,“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是教授菩薩成佛之法,而且是“佛所護念”。這是三世諸佛一定要弘傳的法門,是特別護念的法門,一定會以《法華經》做收尾的。
文殊菩薩的回答,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他繞開了義理的直接論述,而是用經驗傳承。我們看這個地方,文殊菩薩達到兩個效果:第一個效果叫做化解疑惑,第二個效果是保持期待。
我們先看第一個。眾生看到佛陀放光現瑞以後,他的疑惑因為兩萬尊佛的相續的出現而化解了。為什麼呢?因為這是文殊菩薩親自的經歷。一個人親自的經歷講給別人聽,容易得到別人的信心,所以大家確定佛陀將說《法華經》,這個疑惑消失了。第二個,《法華經》的內容是什麼?文殊菩薩避而不答,保留給釋迦牟尼佛來說明,所以眾生對這個《法華經》還是保持期待的。這個就是文殊菩薩巧妙的地方,他成功地化解了眾生的疑惑,但是又保持了眾生對《法華經》內容的期待。
這個是說明文殊菩薩的回答內涵。
戊二、重頌
這個地方釋迦牟尼佛把它做一個重點的複習。
己一、頌廣舉曾見以答分二
這個重頌是說,文殊菩薩廣泛地舉出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回答。回答當中分兩科,先看第一個。
庚一、頌一佛同
爾時,文殊師利於大眾中,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念過去世 無量無數劫
有佛人中尊 號日月燈明
世尊演說法 度無量眾生
無數億菩薩 令入佛智慧
“爾時”,就是在文殊菩薩答釋與會大眾所產生疑惑的時候,文殊師利在大眾中,“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念過去世”,在“無量無數劫”當中,有佛出世,號日月燈明如來。世尊出世以後幹什麼呢?演說種種的三乘法門,來度化無量的眾生,使令無數億的菩薩,依止三乘的法門,漸漸地悟入中道的智慧。
這個地方,當然他的核心思想在四種相同。這第一尊佛等於是一個前導。他舉出了第一個時節相同,未來的兩萬尊佛在同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