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離開水澤已經是正午時分,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沐浴著溫暖的陽光,無論是人族還是妖修,都有種劫後餘生的喜悅。
回到桃源村,村長梁振盛情款待大家,聽說這方天地中有儒家亞聖孟軻遺留下的文界憂患谷,一眾儒家讀書人欣喜若狂、躍躍欲試。
達到聖位的儒家先人,皆有演化一域的能力,聖人孔丘留下的《春秋》戰場、聖塔、曲阜三孔,是讀書人獲取學問的理想聖殿,孟軻留下的憂患谷、生義亭,是讀書人磨礪心志的最佳場所。
憂患谷一詞,出自於孟軻的名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其文載:“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儒家尊奉“仁”,春秋戰國之時,人族內耗嚴重,妖族乘亂崛起,殘殺人族,人族差點淪為妖族的附庸。
後來孔丘封聖,人稱孔子,人族迎來由弱到強的重要轉機。
孔子畢生操勞,上妖山,下魔海,鎮龍淵,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聖人言語一出,萬族皆得教化,有不服教化者,孔子信手斬之,從此萬族自危蟄伏,人族日益強大。
孔子之後的一百五十多年,孟軻成就亞聖,人稱孟子,開啟了儒家另一個興盛期。此時萬族不為禍,七國紛爭流血漂櫓、哀鴻遍野,孟子在孔子“仁”的的基礎上,提出了“義”的主張。
面對內憂外患,孟子游說諸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警示統治者。
後來演化出文界憂患谷,讓讀書人在其間磨礪自己。
次日黎明,由張方做嚮導,雲杉與二十四名儒家讀書人經簡易傳送陣進入憂患谷,甫一進入,就聽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烙印之音在天地間迴盪,這是孟子的本源道音,稀珍異常,眾人連忙席地而坐,靜靜承受本源道音的洗禮。
這道音雖不甚洪亮,但卻如溫潤的風,讓每個人的精神為之一振。
雲杉並非儒家讀書人,但這些年也略微讀過或聽人講起過幾本儒家經典,曾經他夢想著走儒家之路,格物致知,修齊治平,只是後來家遭變故,改變主意踏上了武者的修行之路。
對於憂患谷這樣難得的聖地,雲杉自然不會放過,崔崇久、管家等人原本不同意雲杉進入憂患谷,但當煉神爐出現在跟前時,他們瞬間變得安靜了。
在其他讀書人眼中,雲杉就是那種出身寒微、不學無術、好高騖遠的半吊子,只是運氣比較好,得到了天子鎮國劍和蚩尤的垂青,逼的別人對他刮目相看。
外人怎麼看、怎麼想,雲杉全然不在乎,此時的他,在心中一遍遍默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節奏與谷中的道音高度重合,漸入佳境。
隨著時空輪轉,他進入到了一個原始、僻靜的地方。周圍無比空曠,在其不遠處,一間小茅草屋虛掩著門。
屋頂的茅草,像是時時承受天地元氣的滋養,白茅穗之下的茅杆及葉片,仍生機活現、綠意蔥蔥。
雲杉走上前去,伸手輕輕推門,就在這時,屋門吱呀一聲被從內開啟,門後徐步走出一個儒衫白鬚的老人,溫文爾雅地邀請雲杉進入屋中。
“所為何來?”老人含笑問道。
雲杉:“飽嘗憂患,求得洗禮。”
老人撫須點了點頭,“何為憂患?”
雲杉:“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四體不勤,守志不堅;懼於生死,當斷不斷;求之不得,愛而不久……人之憂患形形色色,稍有不慎便深陷其中。”
老人點頭,輕嘆一聲接著問道,“那何為安樂?”
雲杉:“所求皆如願,所行盡坦途。”
老人驟然間變了臉色,“你所願所求,皆由心造,須知煉心之難,難以上青天,你且去好自領受,但我要提醒你,在憂患谷待的時間越長,得到的好處便越大,究竟能有什麼收穫,就看你的毅力與造化了。”
說罷,老人廣袖一揮,將雲杉甩出小屋。
雲杉眼前奇景變換,出現在一片風景秀麗山谷之中,谷中有一塊界碑,上書“舜谷”二字。
循著山谷走勢看去,只見兩山之間有萬畝田地,谷中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