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小埋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遠遠地看去,水利樞紐像是橫亙在山脈中的一塊巨石,堅固無比,其周圍的山脈如同天然屏障,將樞紐與外界隔離開來。
這個超大型設施橫亙在蜿蜒的河道上,水流從水壩下方急速流過,激起陣陣水花。
高聳的攔河大壩橫貫山谷,兩側的山脈如同巨人般環繞著水電站。
壩體上佈滿了巨大的溢洪閘門,深色的金屬板閃爍著微光,儘管經歷了災難,這座設施依舊保持著它的威嚴。
河水從壩底噴湧而出,激起巨大的白色水霧,在陽光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
壩頂中央佇立著一座發電站主樓,鋼筋混凝土的結構顯得格外堅固。主樓的牆面上佈滿了歲月的痕跡,細小的裂紋和剝落的漆皮訴說著它的滄桑。
大樓頂端高高聳立的傳輸塔,連線著一條條巨大的輸電線路,將電力輸送到更遠的地方。
在水電站周圍,依山而建的是一個低矮而簡陋的小鎮。這個鎮子以水電站為核心而生,鎮上的建築以磚混結構為主,夾雜著不少簡易搭建的鐵皮屋。
房屋密集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層層疊疊的社群,從山腳一直延伸到水電站的外圍。
鎮子的街道狹窄而蜿蜒,地面多是砂石路或破碎的水泥路,路旁佈滿了堆積的廢棄機械和工具。一些牆壁上還塗有宣傳標語,試圖鼓勵這裡的居民堅持生活:“能源是希望!”“守護水電站,共建家園!”這些標語現在看起來卻顯得格外諷刺。
鎮子裡生活著數百人,他們大多是災難後的倖存者,選擇留在這裡以依附水電站的電力資源生存。這裡的居民分為兩類:
一類是水電站的工程維護人員及其家屬,這些人主要負責維持水電站的運作,是這個小鎮最重要的“骨幹力量”。他們住在稍微整潔一些的磚房裡,家庭成員穿著也比普通居民體面一些。
另一類是來自外城區的流浪者,這些人因外城區的危險環境逃到這裡,希望能依靠水電站的保護生存下去。他們大多住在鎮子邊緣的鐵皮屋裡,生活條件艱難。很多人靠撿拾廢棄物或從事簡單的勞務獲取食物和水。
水電站主樓高高聳立在鎮子的最高處,彷彿一個不可侵犯的堡壘,與鎮子裡低矮簡陋的房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主樓的大門前駐紮著武裝士兵,他們手持武器,身穿整齊的軍裝,警惕地注視著四周。鎮子裡的居民對這些士兵充滿了敬畏和距離感。
電站發出的轟鳴聲在山谷間迴盪,為整個鎮子提供了穩定的電力,這也成為這裡居民賴以生存的基礎。
雖然電力充足,但鎮子本身卻顯得貧瘠不堪,幾乎每個家庭門前都堆滿了廢舊物品,作為應急時的備用材料。
數架軍用直升機盤旋在發電站上空,螺旋槳掀起了巨大的氣流。第一批到達的幾支小隊透過直升機直接降落在發電站頂層的直升機平臺上。平臺高聳在發電站的中心區域,俯瞰整個水壩和周圍的小鎮。
林銳透過舷窗,看到了水壩底部噴湧而出的湍急水流,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水壩外圍的山體上,還殘留著一些早已乾涸的泥濘痕跡,顯然經歷過一些洪水的侵襲。
直升機緩緩降落,士兵們從機艙裡跳下,迅速散開,佔據了平臺四周的防禦位置。林銳的耳邊傳來其他小隊士兵的低聲對話。
“這地方比我想象中大多了。”
“沒錯,但感覺和廢棄的遺蹟差不多。”
“別廢話,先清點裝備。”
另一側,地面悍馬車隊正沿著蜿蜒的山路緩緩駛來。車隊穿過外城區的廢墟,一路碾壓過破碎的路面和雜草叢生的道路,終於抵達發電站外圍的小鎮。
每一輛悍馬車的車頂都架設著重機槍,車身滿是塵土和劃痕,顯示出它們經歷了長時間的行軍和戰鬥。車隊抵達小鎮後,士兵們魚貫而出,在鎮子的空地上迅速搭建起臨時營地。
林銳的小隊選擇了一處廢棄的倉庫作為駐紮點。他們迅速清理了倉庫內部的垃圾和雜物,用帶來的物資搭建了臨時床鋪和工作區域。
韓婉用手背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看了看遠處的發電站:“真希望這個任務不會太複雜。”
休整期間,幾名士兵圍在一處角落,一邊整理裝備一邊聊起天來。
“你說,現在水電站的發電量還有用嗎?”一名士兵問道,手裡把玩著一顆備用彈匣。
“當然有用,但沒以前重要了。”另一人接過話,“現在蓉川市的電力主要靠核電站。水電站只是補充電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