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水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次的這場收容行動原本進行的很順利。
目標是一個編號為的新生突發異常,情報上說那是一個可被爆炸物探測雷達發現的易爆物品。
這東西是一個堅不可摧的不規則球體,大約有一個成年男性的心臟大小,所以這東西被命名為“暴怒之心”。
“暴怒之心”會每隔一分鐘自發性地發生一次爆炸,爆炸威力大約相當於一百公斤tNt的當量。但是隻要將其放置在密閉的木質容器內,便可阻止其持續性地自爆。
第一次發現這東西的地點是在俄烏邊境的一處樹林內,當時這裡是俄烏雙方的一處戰場。
這東西引發了一連串的劇烈爆炸,交戰的俄烏雙方起初都以為那是敵軍的火力覆蓋。
然而很快就表明,這些爆炸的發生不屬於任何一方的攻擊行為。這些爆炸的發生極有規律,每隔一分鐘必然會發生一次,不過卻只發生在樹林的範圍內。
組織派出的特勤小隊在收到訊息後的第一時間趕到了異常發生地。透過對現場的縝密偵查,發現該異常原本是被嚴密包裹在一棵樹的樹幹之內。
這棵樹受到俄烏雙方炮火的波及被炸斷,導致該異常暴露,然後引發了持續性的連續爆炸。
爆炸範圍之所以會被控制在樹林內,正是由於該異常能夠被樹木剋制,這東西所造成的爆炸無法傷害樹木,且本身也無法依靠爆炸的威力穿透任何樹木。
發現該異常的這一特性後,身披重型防爆服、攜帶搜尋雷達、手持木質盾牌的特勤小組迅速對該異常進行了收容處理。該異常最終被成功收容進了一個31cm、31cm、31cm的特製堅固密閉容器。
用於收容該異常的盒子自帶追蹤器。擁有一個5cm厚的特殊材質外壁,該外壁可以輕鬆抵擋200公斤當量tNt的毀傷。其內才是一個用於盛放“暴怒之心”的3cm厚度的木匣,木匣內部以大量軟木顆粒進行填充。整個收容容器被設計為一旦收容完成就無法完全開啟的效果,容器蓋板最多隻能抽開1\/4,用於觀察號收容物“暴怒之心”的狀態。該容器蓋板被設計成開啟之後三十秒之內就會自動閉合,且間隔一分鐘以上才可以再次被開啟的機械結構。
儘管該異常的特性相對溫和,但是其一百公斤tNt的爆炸當量依舊造成了十名隊員死亡。
考慮到俄烏雙方持續性地長期交戰所帶來的戰爭影響,組織已經封閉了東歐地區的收容所,並將西歐地區的部分收容所一併進行封閉或轉移。
因此,該異常被要求直接送回北美地區的組織總部。
考慮到效率問題,應該直接採用空運的方式。畢竟該異常相對溫和、性狀穩定,完全可以安全空運。
不過特勤小隊負責人最終還是選擇了海運。這個方案自然也並無不可。
(事後證明,這也許是該異常的另一個特性——該異常會在潛移默化中引導一定範圍的人員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透過種種操作一步步將其釋放。影響範圍未知,遮蔽方式未知。初步懷疑藏有該異常的樹林遭受俄烏兩方的炮擊也與該異常的這一特性有關。)
特勤小隊負責人漢斯博士最終在其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選擇了看似更為穩妥,但是卻耗時更久的海運。
組織安排他們搭乘一艘集裝箱貨輪返回北美。因為貨輪上無關人員較少,異常一旦失控,損失會被降到最低。
按照組織規定,任何情況下對於異常的看管都不得少於三人同時在場,且行動負責人不得離開被收容異常一分鐘以上。為了保證收容物不會莫名消失或逃離(曾經**********。),組織要求特勤小隊負責人必須每三天對收容物進行一次檢視,檢視時要求負責人必須在場,且至少要有另外三名其他成員在場。
漢斯博士和他的隊員們徹底貫徹並執行了所有的相關規定。
漢斯博士哪怕是在船上拉屎,也要在兩名組員的陪同下開著衛生間的門盯著收容該異常的盒子進行。且每三天就對其進行一次開蓋觀察。
就在航程即將結束的最後一天,海面忽然起了大霧,能見度迅速降低。
穩妥起見,漢斯博士向組織發出了四級支援請求,該級別的支援請求表示因天氣等不可控因素造成有可能的延誤或者潛在風險,需要加派人手並進行引導。
組織立刻派出了正在附近執行任務的十二支特勤小隊作為臨時支援小隊前來協助,其中的三支支援小隊將會乘坐三架直升機先行抵達。
漢斯博士很奇怪為何在自己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