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陛下英明。” (第2/3頁)
沉醉落星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群臣已至,小皇帝終於施施然開口說起他此番召人前來的因由。
“如今加開恩科一事已然定下,是為一件關乎社稷安穩,福澤生民的好事。”
“是極是極。”
列下大臣皆俯身應是,心中卻更是莫名。
這分明已是板上釘釘之事,帝王旨意也已擬下,不知為何陛下卻又舊事重提。
宴璟昀餘光暼過一眼身側的顧莫曦。
卻有些了悟。
自大晉朝建朝以來,每一位君王都重文抑武。開國皇帝太祖乃是馬上取得的天下,未免本朝也重蹈前朝覆轍,兵權歷來為皇權所有,抑武幾乎是寫在祖訓中的。
顧家蕭家皆是隨著太祖打天下的開國功臣,在百姓中的聲名絲毫不曾遜於李氏。
然蕭家主動上交兵權,只得了個兵馬大將軍的虛職。子孫後代亦無一人從軍,皆走了科舉,方有如今的盛名。
顧家倒是始終掌兵,但自顧老侯爺開始便在西北領兵,家眷卻盡數待在京城。
如顧莫曦一般兒時隨父征戰,弱冠之後卻依舊要回到京城,名為歸家,實則為質。
待顧莫曦成親後有了孩子,君王才會允許他繼續回到西北 再掌兵權。
如此一來,世家確實難以擁兵自重以至於威脅皇權,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大晉朝如今文強武弱的局面。
能領兵打仗之人,除了顧家,又或者再添一個蕭家,大晉朝竟再無可以領兵打仗之人。
然北羌西戎等外族卻屢次侵擾邊境,青黃不接之時更是連番南下東進劫掠,大小摩擦從未間斷,邊境百姓不堪其擾,苦不堪言。
大晉朝卻一退再退,無力征戰,只得由其信口開河奉上布帛玉石以示安撫,換得朝夕安寢。
如今這小皇帝卻似不打算任其猖狂,欲要革新政治,以求新變。
果然,宴璟昀聽到小皇帝開口。
“朕欲重開武舉。”
一言畢,眾臣驚。
廖廖數言,宛如投在平靜湖中的一顆小石子,泛起圈圈漣漪。
武舉若是往前數上幾朝,確實也算是有據可考。
但武舉卻從未有如文舉一般綿延不斷,總是中斷或者取締。
究其原因,不過是武舉並不如文舉一般,可以切實地選拔出有用人才。其中往往有諸多漏洞,而總被有心之人橫加利用。
往前歷數諸朝,凡開武舉者,皆尚武之風雖興,然名將卻未有。經武舉選拔出的所謂人才,皆為一身蠻力勇有餘而謀不足之人。
耍弄刀槍尚可一觀,至多成為一名小兵,卻難以成為智勇雙全的將帥。
再者,武舉不及文舉興盛,民間百姓亦願子侄讀書進舉,而非以命相搏。是故武舉並不為人看重,在許多人眼中不過是白費力氣空耗國力。
宴璟昀低眸暗自思索,小皇帝此舉雖有些少年意氣,卻也是如今大晉朝亟待改變之事,理固宜然,但想必不會順利。
大抵也是因為如此,小皇帝未曾在今日早朝之上直接言明此事,而是在下朝後單獨召見了幾位文武重臣,欲先探明態度。
果不其然,小皇帝話音剛落,便有人出聲反對。
“陛下,微臣以為不妥。武舉一開,勞民傷財不說,只恐費心竭力,只得竹籃打水一場空。”
亦有人出聲附和。
“微臣以為王大人所言極是。縱觀歷朝歷代,武舉從未中興,其選拔標準與選拔程式比之文舉皆太過稚嫩,有諸多錯漏缺陷。而選拔出的也不過只是有勇無謀的莽夫。恰如雞之肋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陛下若求將才,與其重開武舉,倒不如從世家子弟中選拔。他們自幼便縱覽兵書,亦有不少跟隨夫子學習武義之人。臣以為如此妥當便宜許多。”
小皇帝李瑾珩安靜聽著各位大臣的討論。
將母后與先生同他講過的話一一思索。
他此刻方有些明悟緣何母后總在殫精竭慮如今世家權勢過盛,而皇權式微。
世家大族本就因其世代積累的底蘊與資源在文舉中以極大的優勢勝過寒門許多。
寒門有一人讀書進舉便幾乎要舉一族之力培養,便是如此,科舉及第金榜題名也大多是世家子弟。
而武舉相較於文舉,於寒門而言,無異於新增了一條通天之路。可便是這麼一條新路,世家仍要千方百計將其堵住,而全部收攏於自身。
瓊音在屏風後也將一切聽了個清清楚楚。世家反對,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