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士語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為國家大事。終身之憂,在於百姓之安危;一朝之患,不過個人之生死。此言告誡治國者,當有君子之胸懷,以長遠之慮為念,而非一時之私利。”
李青雲隨後從原文義理出發,結合現實,對這一句進行了詳細闡述。他提到“憂國憂民”的重要性,又列舉歷代君臣因未能深謀遠慮而導致國家衰亡的例子,最後收尾寫道:
“君子之道,在於心憂天下。故國之興衰,不在短期得失,而在長遠之計。”
這篇文章寫得極為順暢,他自感發揮得不錯,收筆時還稍稍鬆了口氣。
第三場:詩賦——創作文采比拼
鄉試的最後一場是詩賦創作,考察士子的文采。題目要求以“江山如畫”為主題作詩,李青雲沉吟片刻,腦海中浮現出旅途所見的風景,提筆寫道:
《江山如畫》
山河遼闊接蒼穹,千里江流一葉風。
紅日映霞青翠裡,白雲繞峰天地同。
幾多俊才謀治道,一片丹心為蒼生。
但願塵寰長安泰,家家燈火不朽功。
他寫完後,細細品讀,感到滿意,便工工整整地謄寫在答卷上。
九天九夜的鄉試結束後,李青雲從考場中走出,神情略顯疲憊。他與蘇文志、王廷山在貢院門口相遇,三人相視一笑,彼此鼓勵道:
“這次鄉試,我們已盡力而為,接下來便靜待放榜吧。”
鄉試結束後的日子,等待放榜的時間既漫長又讓人心中忐忑。李青雲與蘇文志、王廷山商量後,決定趁著這段時間,去省城城外遊玩一番,也藉機瞭解民生。
清晨,三人踏著晨露,出了城門,沿著蜿蜒的小路行走。一路上,青山綠水盡收眼底,稻田與桑林交錯鋪展,農家的炊煙在微風中升起,頗有幾分寧靜的田園氣息。
三人正走著,忽然聽到一陣吆喝聲從不遠處傳來。李青雲循聲望去,見一位頭髮花白的老農正挑著兩筐稻穀,步履蹣跚地走在田埂上。他連忙走上前去,微笑道:“老伯,可需要幫忙?”
老農停下腳步,抬頭看了看這三個書生模樣的年輕人,咧嘴一笑:“多謝公子,老漢還能撐得住。”
李青雲卻不由分說,接過扁擔,輕輕挑在肩上,問道:“老伯,這稻穀是剛收的嗎?”
老農嘆了口氣:“是啊,今年天旱得厲害,莊稼都旱了不少。你們看這稻穀,個頭小,分量輕,連稅都勉強夠交。”
王廷山皺起眉頭:“今年的稅賦很重嗎?”
老農放下擔憂,苦笑道:“唉,重啊!一斗谷得交兩鬥稅,再加上鄉里的各種攤派,真是苦不堪言。”
三人一邊跟著老農走,一邊繼續交談。
蘇文志問:“老伯,難道鄉里的里正不替百姓分憂嗎?”
老農冷哼一聲:“里正?他們巴不得再多收幾成,好往上巴結官府。我們這些種地的,哪敢指望他們?”
李青雲眉頭緊鎖,語氣低沉:“可朝廷不是一向倡導仁政嗎?陛下豈會讓地方官如此為非作歹?”
老農聞言停下腳步,目光復雜地看著李青雲:“公子,你們是讀書人,當然信那些聖人之言,可我們這些老百姓,哪裡見過什麼仁政?官老爺們只管收稅,咱們能保住一口飯吃就謝天謝地了。”
這一番話如一盆冷水澆在三人心頭。王廷山沉聲道:“百姓如此艱難,朝廷卻視若無睹,難怪天下怨聲載道。”
到了田頭,老農將稻穀卸下,對三人道:“多謝幾位公子相幫,要不是你們,我還得多跑一趟。”
李青雲擺擺手,拿出隨身攜帶的水壺遞給老農:“老伯,喝口水潤潤嗓子吧。”
老農接過水壺,感激地喝了幾口,抹了抹嘴,露出一抹苦笑:“公子們是好人,可惜咱這世道,像你們這樣的好人太少了。”
李青雲坐在田埂邊,望著遠處被旱災侵襲的田地,心中五味雜陳。他輕聲道:“老伯,若有朝一日我們能為官,一定會為百姓伸張正義。”
老農嘆了口氣,搖搖頭:“公子們心好,但這官場就像這稻田,天旱再怎麼澆水也難見成效啊。”
回程路上,三人心情都有些沉重。蘇文志率先打破沉默:“這老伯的話,倒讓我對朝廷的仁政多了幾分懷疑。”
王廷山點頭:“書本上說得再好,也比不上田間地頭這些苦難直觀真實。”
李青雲若有所思:“我們讀書求功名,本是為了天下百姓。若連百姓的疾苦都看不到,做再大的官,又有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