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士語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張維平指示劉坤加強對趙青雲的監視,並安排人手假扮邊疆的探子,向趙青雲遞交假訊息,稱邊疆的物資運送賬目已被銷燬,原始證據不復存在。
趙青雲收到訊息後,神色凝重。他與許文端、沈正華商議對策,雖然懷疑訊息的真實性,但也明白這或許是張維平轉移視線的手段。
“錦衣衛動作頻繁,顯然張黨已感到威脅,我們必須更謹慎。”趙青雲說道。
張維平沒有忽視太子的動向。他暗中派人與東宮的幾名內侍接觸,以重金收買,企圖刺探太子的計劃。同時,他透過朝中關係向皇帝進言,稱太子近來結交清流官員,有削弱皇權的嫌疑。
皇帝聽後雖未明確表態,但張維平敏銳地捕捉到皇帝臉上一閃而過的不悅之色。
“殿下,您動得太早了。”張維平輕聲自語,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東宮內,太子得知張維平的動作後,召見了幾名親信。他緊握著茶盞,沉聲說道:“張維平不動則已,一動便是雷霆之勢。看來他已察覺到我們的意圖。”
一名親信進言:“殿下,張黨勢力深厚,您不可與他正面衝突。不如藉機與陛下坦陳利害,爭取更多支援。”
太子微微頷首:“朕不會低估張維平,但也不會坐以待斃。傳本宮的意思,與沈正華、趙青雲商議具體對策。”
數日後,皇帝召見張維平與沈正華,兩人各執己見,針對近期的工程計劃展開激烈辯論。皇帝聽得眉頭緊皺,卻沒有立即表態。
退朝後,張維平與沈正華皆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籠罩著朝堂。張維平暗中加快了行動步伐,而沈正華則繼續穩步推進清流陣營的計劃。
隨著張維平反撲的步步推進,朝堂上的局勢日趨複雜。趙青雲與沈正華、太子一方的聯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
張維平在朝堂上的爭鬥日益激烈,而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關於朝廷擴建皇宮和加徵賦稅的流言也開始四處傳播。民間的輿論風潮逐漸形成,百姓的議論聲中,隱隱對張維平一派的指責居多。
街頭議論
這一天,京城的南市一片熱鬧,商販吆喝聲此起彼伏。然而,在一個賣糖葫蘆的小攤旁,幾名身穿粗布衣衫的百姓正圍成一圈,低聲議論著朝廷的事情。
“聽說朝廷要再修宮殿,這得多少銀子啊?”一名中年漢子皺眉問。
“何止銀子?最近米價都漲了兩成,這不明擺著是官老爺們從咱們兜裡掏錢!”另一個人接話,語氣中透著憤慨。
一個年長的老者嘆氣道:“如今田裡的收成本就不好,這賦稅一加,日子更難過了。這樣的皇宮,不修也罷!”
“可聽說有人上書反對擴建,沈尚書就是其中一個。”一個年輕人壓低了聲音,“沈大人是清官,真希望他能替咱們老百姓爭口氣。”
人群中有幾人連連點頭,但也有人低聲嘀咕:“唉,清官有用嗎?朝廷上的權臣們只顧自己撈錢,誰會真的管咱們死活?”
與此同時,張維平的心腹劉坤也沒有忽視這場輿論風波。他已經注意到,有人在民間散佈對張黨的不利言論,並且懷疑這些訊息來自沈正華一派的暗中推動。
“那些書生就愛做這些煽動民心的蠢事,”劉坤冷笑道,“不過,他們低估了我們的手段。”
劉坤很快調動了錦衣衛的探子,潛入街市,混入說書場和茶館,試圖找到散播訊息的源頭。同時,他指使人手,編造了幾則“民間傳聞”,暗中將矛頭指向沈正華等清流。
“聽說了嗎?沈正華雖然反對修宮殿,但他家中卻修了一座大花園,銀子從哪兒來的?”一個販夫走卒模樣的人在茶館裡煽風點火,試圖轉移民眾的注意力。
趙青雲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將訊息傳給沈正華。他在書信中寫道:
“如今民間的輿論已經成為張黨的新戰場,他們試圖透過造謠抹黑削弱我們的力量。然而,正如民間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若能將百姓的力量聚合,我們或許能將張黨的權勢削弱。”
沈正華收到信後,與許文端密議,決定透過商販和鄉紳,傳播更加具體的關於張維平斂財的證據,讓百姓看到真正的問題所在。
輿論的對抗漸漸從暗流湧動演變為公開的爭論。張黨的造謠雖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百姓中對賦稅和工程的不滿卻越來越強烈。在京城的書坊中,出現了不少關於清官和貪官的評書,隱晦地將矛頭指向張維平。
一場圍繞民間輿論的博弈正在展開,而這一切,也將逐步牽動朝堂上的爭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