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因時制宜之道 (第1/2頁)
撥繁花密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主將李遠見自己被攔住去路,看看後面追兵又近,一時竟絕望了。
他一個已五品修為的武者,即於馬上拔刀自刎了。
對面不遠處的屠蛟,被這一幕給震驚了。
他原以為自己尚是五品修為,要是跟這李遠狹路相逢的話,難免還會有一番惡鬥。
不曾想,這李遠竟已被嚇得膽裂至斯。
李遠部下這副將見主將已死,就躍馬來戰屠蛟。
只一合,就奪路而去,單身走脫。
屠蛟梟了李遠首級,與郝英等合兵一處,連夜回來。
次日即到大寨,各獻功畢。
郝英、趙雲龍統領的馬軍,伏在背後,邀其歸路,趕他南向的。
鐵柱、屠蛟統領的步軍,是截其去路的。
恐被武兵探知訊息,所以在授了計後,各帶著兵器悄然前往。
又恐步兵難勝騎卒,所以用紙炮奪其驚魂殘魄,又壯己軍之威勢。
軍師當下計點將佐,軍士一個也不少,只受傷的有二三十名。
有新降的武軍偏將二員,兵卒三千餘名,分散各部。
在於火、紀凌塵而言,二人如果不是因為軍務外出,都會守在晨曦公主左右,寸步不離;不論晨曦公主駐駕於城中,還是隨起義師去往奪取城池的路上。
二人如果因為軍務不得不離開晨曦公主,就會讓郝英、吳剛二員大將,守在晨曦公主左右,寸步不離。
確保晨曦公主安全。
在得知李遠率五萬武軍前來攻打青州後,軍師黃子韜、於火等人第一時間就商量起了應對之策。
打定主意,務必要反圍剿成功。
……
起義師下一個要奪取的城池是濟南。
於火稟過軍師黃子韜後,決定先帶幾人潛進濟南城,看看有無和平奪下城池的可能性。
軍師遂傳趙雲龍、屠蛟,授以密計。
然後下令:“各營軍士於明日起,操演一月,聽侯起兵。”
到第五日,軍師就親下教場閱視。
巳牌時分,忽探馬飛報:“濟南大兵要前來攻打青州。”
軍師大喜道:“正好過來送死!”
即傳命就此起兵,兵強馬壯,人人摩拳擦掌,向大路進發。
行夠兩日,卻並不見濟南兵馬。
又有探馬飛報:武軍三萬,已在濟南城外五十里處,下著三個大寨。
此信才是真的。
而之前的假信,是軍師令軍士假造的。
軍師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知道:兩邊俱有間諜及緝探之人,若明是五月初五日發兵,則濟南探知,城門戒嚴,就要盤詰奸細;於火等人已悄然前往濟南;若有差池,將何是了?
所以軍師先令操演一月,故示緩局,無非待於火等人入了濟南城也。
然又恐忽而發兵,則號令不信,將佐或有後言,所以先授計於趙、屠二將,密遣心腹健卒,佯報武軍來襲,即於教場發兵,一是釋軍心之疑,一以鼓赴敵之愾。
兵不厭詐,可詐敵人,也可詐自己將士,此因時制宜之道也。
……
濟南城外。
立著左、中、右三個大營柵。
中寨臨清總兵諸葛超一聽探馬飛報:起義師擊敗李遠後,已向濟南襲來後,就會集左、右二寨兩員都指揮及參將,商議應對之策。
正在商議之時,有段佈政差官到來,傳言道:“寇敵初臨,乘其未立寨柵擊之,可以取勝,宜速星夜進兵。”
都指揮冀巍成一聽,馬上立起,即欲點兵前往。
諸葛超止住道:“去不得!”
冀巍成道:“卻是為何?”
諸葛超作色大言道:“他們文官,不知一槍一刀之事,只會坐談勝負。敵人正銳氣方張,我軍中之將縱有關、張之勇,亦未可遽攖其鋒。且看他來的兵將如何,或用謀,或戰,自然別有良策。經雲:‘以逸待勞者勝。’我們何必反而去迎戰他?”
參將楊坤本是建業時廣昌府守將,降了武王后,升為濟南參將的;說到相殺,他便就害怕,也就贊成道:“元戎,好謀而成,兵貴持重,不可欲速,大有高見,就是諸葛武侯,一生也只‘謹慎’二字為章本。請問段佈政,何不自己來試試,只差人說句話呢?我等不歸他節制,何須睬他?若勝,則彼文官攘為己功;敗則歸罪於我等。不可,不可!”
冀巍成問都指揮劉忠:“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