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東山梧桐 (第1/2頁)
睡得早也起不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宣昭七年,三月。
天氣回暖。
牡丹園中漸漸有了綠意。
鱗芽尖端裂脹露出半蕾,葉片緊貼著新枝。
李常威走上前,又確認了一番,這才開口道。
“再有月餘便是花期,莫要錯過。”
李常笑點了點頭。
等了這麼久,可不就是為了一覽牡丹花開之盛況。
若能親手再釀一小酒,豈不美哉。
……
午後,乘馬車出行。
臨洮城東有座百丈高峰,喚作東山。
峰巒疊嶂,樹木蔥蘢。
山下有一方泉水,入夜時分,月照泉中隨水泛溢,呈湧月之景。
行至山下,一行人下了馬車。
李常笑牽著王璋,緩緩朝著山頂走去。
此來不是為了觀賞美景,而是有先人遺蹟在此。
數百年前。
老子棄官歸隱,騎青牛西行。
至函谷,應尹喜之請留下五千言之《道德經》。
函谷關以西,出了關中,可不就是隴西。
李常笑多方打聽,確認老子曾臨東山,最後在此乘鳳飛昇。
雖然他們說得有鼻子有眼,但李常笑對這飛昇的說法是全然不信的。
旁人分不清真假情有可原。
可他身為長生之人,又有八百年內力通天徹地,斷不會輕信。
普天之下,倘若世間真的有仙,大機率就是他。
李常笑自覺只比旁人多了幾分神異,遠遠還達不到顯聖的地步。
老子大機率也是如此吧。
兩個時辰後。
登臨山頂。
這有座神廟。
據說是老子昔日給弟子講解經義的地方。
百年過去,聖賢不再。
偌大的神廟不復昔日香火,寒來暑往,終歸是變得荒蕪。
牆角的藤蔓爬上牆頭,斷壁殘垣佈滿了裂痕,彷彿風一吹便會散掉。
王璋反倒有些興奮,大抵是孩子們都喜歡這些。
他搖著李常笑的手,意思不言而喻。
李常笑輕輕點頭,溫聲道。
“進去吧。”
裡面早已破敗。
荒草叢生,蛛網結織,殿宇倒塌,香爐傾倒。
剛邁入廟中,耳邊窸窸窣窣傳來動靜,似是逃竄。
無非就是些棲居的野獸。
李常笑沒放在心上,因為他的注意被面前一座凸起的壇臺吸引了。
壇臺通體石質,離地約半丈。
其上有一圓形石柱,石柱上插著一根筆。
李常笑凝神望去,是筆桿露在外頭。
筆桿呈黑褐色,木紋細膩,應該是烏木製成的。
想到這,他的眉頭稍舒,眼底閃過幾分驚訝。
腦海裡回想起前世聽過的一樁趣聞。
傳言,老子晚年教習弟子。
弟子們因不明時序,常不能及時趕到。
於是,老子揮筆朝北方點了數點,勾勒出太極之圖。
從這以後,北山的陰影與朝夕的日曜形成了半明半暗的異象,狀若太極變化。
或許,這就是那支傳聞中的筆,
此事若為真,這筆的來頭可就不小,那是沾了聖賢之氣的。
旋即,李常笑面露哂然。
大概只是傳聞罷了。
這時,一抹火紅的斜陽自天際揮灑。
落在了東山的山頭,轉而又朝著遠處的北山掠去。
霞光照耀,北山的陰影迅速被拉長,形成了濃密的黑暗。
李常笑起初有些漫不經心。
待他看向北山時,臉色陡然變化。
放眼望去,遠處的光亮與腹地的陰沉沿著山峰的輪廓被分割成兩片。
正好成了一個反方向的太極圖。
這一幕,恰好印證了傳聞。
李常笑心裡大驚,轉身朝著壇臺走去。
只是,才行至十步的位置。
一道清脆的響聲傳來。
“砰!”
再抬頭,那支先前插著的筆竟然斷了。
上端的烏木破碎後下墜,於半空中化作了齏粉。
一陣風吹過,登時沒了蹤影。
李常笑走到壇臺上,發現先前插著筆的地方,已經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