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夲櫻收拾好,出去勘測繪製地圖的人員也回來了,大家即可啟程,這個被火燒熔漿點燃的燃燒帶,非常的長,走了將近有十里路才走到盡頭,在其盡頭是一條小河,河的這邊是森林,河的那邊望去是一片沼澤,很大的一片沼澤,野草長得非常茂盛,但是在這茂盛的野草中間,有一塊塊小水潭,就像人一頭秀髮有一個個斑禿一樣難看。
小河不寬很好透過,過了河雖然面對的是一片沼澤地,但是由於沒有了南方的雨林,讓人感覺還是神清氣爽,沒有那麼壓抑了,這片沼澤地非常地大,河南岸根本就沒有什麼明顯的河堤,都和沼澤連在了一塊。
沼澤地形的形成和特點,是由於地表過溼或有薄層積水,土壤水分幾達飽和,並有泥炭堆積,生長著喜溼性和喜水性沼生植物的地段。
由於水多,致使沼澤地土壤缺氧,在厭氧條件下,有機物分解緩慢,只呈半分解狀態,最終形成泥炭。
又由於泥炭吸水性強,致使土壤更加缺氧,物質分解過程更緩慢,養分也更少。因此,許多沼澤植物的地下部分都不發達,其根系常露出地表,以適應缺氧環境。
沼生植物有發達的通氣組織,有不定根和特殊的繁殖能力。沼澤有三類:木本沼澤,主要分佈於溫帶,有喬木沼澤和灌木沼澤之分,優勢植物有杜香屬、樺木屬和柳屬;草本沼澤,型別多,分佈廣,優勢植物有苔草,其次有蘆葦、香蒲;苔蘚沼澤,又名高位沼澤,優勢植物是泥炭蘚屬。
在後世我國的沼澤主要分佈在東北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等地,沒有想到在這裡竟然有了這麼一大片沼澤,在南方古代有沼澤的地方,也就是洞庭一帶,那裡古稱雲夢澤。
後世從地理上來看,雲夢澤、九江和重湖,處於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岳陽、汩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和南縣等縣市。
洞庭湖之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洞庭湖北納長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調絃四口來水,南和西接湘、資、沅、澧四水及汨羅江等小支流,由岳陽市城陵磯注入長江。
洞庭湖古代曾號稱“八百里洞庭”。
十九世紀中葉,洞庭湖開始由盛轉衰,進入有史記載以來演變最為劇烈的階段。從6000平方公里的浩瀚大湖,萎縮到目前2691平方公里的湖面,就是在這一百多年時間內發生的。
民國時期,圍墾沒有受到遏制,洞庭湖進一步萎縮。高位洲灘因每年顯露期長,相繼挽成堤垸已成必然之勢。
而中位和低位洲灘,因地勢低下,每年淹沒時間較長,修垸工程量大,且不適宜墾殖,這一類未經建垸的洲灘,當地俗稱之為洲土。據民國35年調查,已形成嶽臨、蒼梧臺、注滋口、大通湖、飄尾五大區塊,總計在268萬畝。
20世紀40年代中期洞庭湖已是洲灘廣袤,湖體支離破碎,港汊交織,灘地發育係數達04左右。洞庭湖灘地發育程度如此之高,表明洞庭湖已進入它的衰老階段。
此後由於分流入湖的洪水夾帶大量泥沙,湖盆不斷淤積,至1949年湖泊面積減至4350平方公里,1983年,這個長江水系重要調節湖泊的面積又縮小到2691平方公里,並被分隔為幾個部分。
:()一夢越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