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除了司馬穰苴有過輝煌戰績以及創作《司馬法》這部製作之外,主要跟士鞅、智躒、趙鞅、中行寅、韓不信、魏駒一次率軍征討齊國,對上司馬穰苴不戰而退,有著極大的關係。
那些卿大夫都忌憚司馬穰苴統兵作戰的實力,搞了一出得知齊軍由司馬穰苴率軍迎戰不戰而退的事件,智宵、魏駒、韓庚和趙毋恤作為小輩。
哪怕小輩覺得自己的能力比長輩強,多少是要表現出“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的樣子出來,免得折了長輩的面子,給家族造成負面影響。
魏駒就問道:“田穰苴如今率軍到了何處?”
智宵答道:“應是過華不注山?”
這個華不注山在濟水南岸,平面地圖上與“高唐”的距離約有七十公里。
平面地圖的距離是一回事,實際走起來是另外一回事,智宵結合道路以及地形計算,再加上司馬穰苴所部每日的行軍速度,猜測司馬穰苴統率的齊軍至少還要五天到六天才能夠抵達“高唐”這邊。
儘管智宵覺得想對司馬穰苴玩半渡而擊不容易成功,乃至於有可能被司馬穰苴提前洞察並設下陷阱,仍舊想要進行一番嘗試,下令讓早先就安排在齊國的細作密切關注司馬穰苴所部的動向。
然而,智宵面臨另外幾個問題,其一就是大河西岸已經有約兩萬叛逆集結起來,他們還在加緊收集和製造渡河工具;另一個則是司馬穰苴率軍正在急趕而來;第三個難題就是可能無法封鎖國夏戰敗的訊息。
畢竟,晉軍不可能逮住所有棄營而逃的齊軍,他們一定會將戰敗的訊息帶出去。
這麼一搞,範氏、中行氏的兩萬人馬會不會渡河就成了一個未知數,極可能得知國夏戰敗的訊息就放棄渡河了。
司馬穰苴這邊的性質跟範氏、中行氏集結起來的部隊不一樣,晉軍已經踏入齊國的國境,不管國夏這支部隊命運怎麼樣,同樣是齊軍的司馬穰苴所部沒有可能龜縮回去,他們天然上有保家衛國的責任,一定會繼續進軍的!
趙毋恤一直在思考,腦子裡構思了一套策略,說道:“不若趁訊息尚未洩漏,主動渡河襲擊範氏、中行氏之軍?”
戰場本身就是在齊國境內,逃跑的齊軍毛病了才渡河西向進入晉國疆域,他們從哪一個方面考慮都是進行會向東逃亡的選項。
魏駒覺得趙毋恤的建議很有可執行價值,只是難免有另外的看法,想道:“論起來範氏、中行氏才是趙氏的死敵,趙毋恤肯定是想消滅範氏、中行氏更多的部隊。”
不怪魏駒會那麼想,分明就是明擺著的事情。
另外,智宵作為主將的這一路晉軍,他們的軍事目標是齊軍,範氏、中行氏沒有主動前來參戰為前提,可以對範氏、中行氏不作理會。
所以,哪怕趙毋恤說得再有道理,他們這一支晉軍渡河確實能夠打範氏、中行氏一個措手不及,關鍵問題在於範氏、中行氏集結起來的兩萬人馬得知國夏所部被消滅取消渡河行動,變成智宵沒有必要主動去攻擊範氏、中行氏了啊!
並不是智宵或魏駒、韓庚要玩什麼養寇自重,道理就真的是那樣的道理。
有句話叫“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換句話來說得到什麼任務就要盡最大的能力去完成。
他們接受的軍令是消滅齊軍,阻止齊國派軍再次進入晉國境內干涉。
因此針對齊國才是智宵等人的任務,打擊範氏、中行氏並不是,有再好的機會不去實施,誰都無法進行責怪。
“司馬穰苴率軍而來,不知叛軍是否渡河。二者之軍何時前來,當前並不知曉。若是兩支敵軍同時而來……”趙毋恤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講的話也是非常有道理。
什麼道理?就是範氏、中行氏的兩萬人馬和司馬穰苴統率的三萬齊軍同時進場,一下子就要讓智宵這一支不到兩萬的晉軍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了。
智宵當然知道一旦陷入腹背受敵的境況很危險,剩下的無非就是要不要進行軍事冒險而已。
比如,智宵賭範氏、中行氏的兩萬人馬得知國夏所部被消滅,放棄了渡河東進的行動,再繼續對司馬穰苴的這一支齊軍嘗試進行半渡而擊。
當前的狀況是智宵面臨著一旦賭對,甚至成功對司馬穰苴實施半渡而擊,一戰就能夠踩著司馬穰苴變成天下人都認可的名將。
失敗?那肯定就是失敗了,兩萬晉軍不知道能剩下多少人活著回到晉國。
眾人看到智宵一幅沉思的模樣,有再多的話也只能忍著,等待智宵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