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駐紮“高唐”的齊軍主將之前是高張,後來國夏變成了主將。
沒有錯,正是上一次智宵帶人追捕豫讓,隨後進入衛國得知有齊軍入侵,率兵救援孔悝時嚇跑的那位國夏。
智宵派人前去“高唐”請見國夏,邀請齊軍進行一戰。
齊軍高層經過了什麼樣的討論很難得知,他們給予智宵的回覆是願意一戰。
“齊將既願一戰,我等便在此休整兩日,第三日拔營進軍。”智宵將國夏的手書遞下去,使與會者可以一一傳閱。
其他人沒有說話。
輪到趙毋恤看完手書,問道:“可會有詐?”
智宵問道:“毋恤有何建言?”
趙毋恤完全是以己度人,站在自己的思維角度,認為既然作為敵人幹什麼都是應該的。
在那種思維之下,趙毋恤認定齊軍會有其它動作,只是礙於自己的見識與經驗都不夠,猜不出國夏會有什麼手段。
齊軍會不會跟晉軍玩陰的?是有這個可能性,屬於不得不防。
講實話,遵守交戰規則的話,智宵派人邀戰,地點應該由齊軍來定,時間卻是要由晉軍來定。
然而,國夏約定了場地,同時也要求了交戰的時間。
所以,儘管雙方約定正面一戰,少不得行使一些盤外招。
智宵認為最大的可能是國夏向範氏、中行氏求援,同時派人回“臨淄”請求援軍。
這個猜測的依據是國夏雖然同意堂堂正正一戰,交戰時間卻是定在了十天之後。
“三日後出兵?”韓庚稍微愣了一下。
魏駒若有所思地說道:“十日太長。”
也就是現在沒有“夜長夢多”這個成語,要不然四個字就能將意思表達得無比清楚了。
智宵說道:“齊軍駐營之‘高唐’與中行氏領地僅有一河之隔,距離‘臨淄’七百餘里。範氏、中行氏難有增援之兵,齊國若再派遣援軍,七百里行軍便是急趕亦需四五日,況且調兵需以時日。如此,國夏約定十日後開戰,欲做何時昭然若揭。”
當前同樣沒有“昭然若揭”這個成語,只不過智宵的語言體系跟現在不同,講話是會經常說出一些後面才會出現的成語。
因為華夏的語言體系是沒有斷代傳承下去的關係,哪怕不知道某個成語,聽了字面還是能夠大概將意思猜得出來。
魏駒跟智宵合作的次數很多,以前缺乏經驗難以多想,有了幾次親身參與作戰謀劃的經歷之後,開始會假設自己是智宵將怎麼處理戰局。
換位思考這種玩意需要足夠熟悉才行,能夠模擬個三四成也能大概尋找到脈搏。
因此,魏駒猜出智宵想對可能渡過大河來援的範氏、中行氏再一次半渡而擊,或是在濟水那邊對齊軍打一場半渡而擊。
“趁敵軍渡河到一半發起攻擊,出其不意的同時還攻其不備,確實是一種很好的打擊手段啊!”魏駒認為自己學到了,以後一定有機會可以學以致用。
兩天之後,晉軍從“裳”開拔晉軍。
有了這兩天的時間,齊軍那邊指定不會光待著備戰,一定有派人過來窺探晉軍的虛實。
這樣一來,晉軍大致上的數量一定已經被齊軍所掌握,能不能分辨出兩萬晉軍裡面的構成則是不好說了。
智宵出征前從“潞氏”調了一批人過來,他們是智宵四五年前集合起來教育的兩百餘人,大多充入智氏所部的基層擔任副職,少部分安排到後勤組織,更少人被智宵帶在身邊當參謀之類的角色。
只是四五年的時間,並且之前大多數人極其缺乏教育,這麼些年算是一種補足基礎,除非足夠天才,要不然只會是處在初級階段,很難起到什麼關鍵作用。
智宵要的也只是讓他們有實戰積累經驗的機會,不奢望只是學了四五年就能辦大事。
那些學員之中真正有人成熟起來,大概也是在一二十年之後?哪怕大多人資質顯得普通,他們也能成為一股基層力量,幫助智宵將智氏的基礎夯實得更為牢固。
智宵前前後後挑選的學員多達七百餘,後面加入進來的孩童或少年出身會更高一些。
按照智宵的打算,再過兩年就該將教育再鋪開,不說在智氏內部廣建私塾,起碼要在智宵能夠實際控制的“潞氏”、“汾中”以及“少翟”進一步擴增教育,將學員的數量增加到五千以上。
不出意外的話,智宵在十年左右的時間裡會成為智氏之主,前後十二年的時間用在培養人才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