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鞅命魏侈、韓不信攻打吳軍的營寨,又下令韓庚與趙毋恤率軍追擊吳軍,戰鬥從深夜的寅時二刻開始,進行到當天下午才結束。
因為是一起來進行會盟的關係,吳軍即便自選一處立營,營寨跟諸侯聯軍的距離仍舊不遠,最先有確切戰報的便是晉軍的襲營結果。
“中軍佐與下軍將襲營中伏,及時退兵仍舊折損兩千餘人,大半為火吞噬。”智宵的臉色並不好看。
魏駒的臉色就更難看了,問道:“下軍將事先可有預料?”
智宵直接否認:“知曉吳軍定有準備,豈料施以火攻。”
如果是正面廝殺的話,晉軍對上吳軍一點都不會發怵,乃至於有信心戰而勝之。
換成了無所不用其極的交戰方式?這不,晉軍立刻在吳軍手上吃虧了。
智宵說的折損兩千餘晉軍,不包括襲營前後的肉搏戰,僅僅是中了火攻的晉軍數量。
魏駒見智宵第一時間反駁,心裡有什麼想法也不會用嘴巴講出來,只說道:“孫武果然狡詐。”
是吧?軍事上的無所不用其極並非孫武開創,之前吳國就在使用類似的手段,只是孫武將無所不用其極給“系統化”了,成為了“兵者詭道”的代表人物。
隨後,會有一個叫孫臏的人將軍事上的無所不用其極發揮到極致,引領“兵者詭道”的潮流,從那之後諸夏大地的交鋒九成九不再存在什麼規則。
昨夜中了火攻的兩千餘晉軍,無一身上不帶傷勢,直接被烤熟的人數約有八百,著實是狠狠地給晉國高層上了一課。
那可是八百驍勇善戰的將士,投入正面交戰的戰場,打得再艱難都起碼會有個一換一的戰損比,結果都被燒死了。
其餘的戰報有在陸陸續續送來,充斥著晉軍在哪中伏,又或是晉軍被引到哪裡陷入以寡擊眾的苦戰,僅有數量極少的好訊息。
智宵與魏駒被召喚到國君的營帳。
“吳人無恥!”晉君午不是因為晉軍屢屢中伏在發怒,發怒的根本原因在於吳國君臣不告而別,還派出使者前往各諸侯處宣揚遭受晉軍偷襲才撤離的。
僅是講過程的話?
可以是:晉國方面察覺到吳國想偷偷離開,還是不告而別,晉軍才發動對吳軍的總體攻勢。
也能是:吳軍並沒有想離開,更沒有想要不告而別,遭到晉軍的偷襲才撤離會盟地點。
各諸侯會相信哪一種說法?反正明面上都接受了晉國君臣的這一版本。
晉軍留下,吳軍離開,眾諸侯可不敢放棄會盟,傻子才接受吳國使者的版本。
在這個時候,參與會盟的楚人開始現身說法,講述吳人的各種卑鄙無恥,並且還每一件例子都講得有理有據。
吳人不守規則是天下人早就知道的事情,只是天下人同樣認為晉人和楚人一樣不是什麼好東西。
若是實力像晉人、楚人或吳人那般強大,列國其實也想嘗試不守規矩是什麼滋味,奈何他們的實力不允許不講規則。
畢竟,聰明人哪能不知道規則的存在是保護弱者,一旦弱者繞過規矩做了點什麼,強者會用規則之外的手段成倍施加在弱者身上。
“吳軍徹夜奔逃,已成天下人嘴中笑話。君上,諸位,我等且迴歸正軌,商議如何討伐中山國?”趙鞅實在不想繼續談論跟吳國有關的話題了。
昨夜到今天白晝,吳軍用一次次軍事行動在狂打晉國發號施令者的臉,晉軍的損失也在隨著繼續追擊吳軍而增加。
那麼,從昨夜開始的軍事行動,擺明就是失敗到恥辱的地步,每一次晉軍中伏或陷入以寡擊眾境地都是甩在趙鞅臉上的一記巴掌。
偏偏趙鞅不能承認那是一場失敗的戰爭,肯定要找出新的目標來改變眾人的注意力。
有人卻是不願意那麼輕易揭過。
魏侈臭著一張臉,說道:“商議如何征討中山國之前,正卿是否下令各軍歸營?”
是的,趙鞅並沒有下令終止對吳軍的追殺,等於派出去的晉軍還在繼續追殺吳軍。
趙鞅看向頭髮燒焦一部分的魏侈,很清楚死裡逃生的魏侈心中怒火有多大,苦笑了一聲,轉頭對司馬寅說道:“傳我將令,召回各部。”
智申出聲,大喝道:“不可!”
這一下,帳內眾人一致看向智申,以趙鞅和魏侈的臉色最不好看。
智申被眾多視線看的呼吸一窒,僵硬著臉頰說道:“諸侯皆在注視,怎可主動退兵?豈非不敗而敗。”